《贺新郎 苦旱用前韵》
时间: 2025-01-04 07:37: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听村农说。太平年五风三雨,滋麻润葛。不料江南今岁旱,占应昨冬无雪。渐列畈秧拳黄发。拭破双眸云阵断,却朝看赤日宵看月。枉赛社,走笙瑟。泪携弱女前途别。卖豪门情知骨肉,此生难合。且换青钱租老㹀,响动沟车龙骨。奈滴滴浊浆将绝。再凿远滩通水线,讶泥乾锸下如攻铁。鼻出火,背焦裂。
白话文翻译:
细听村里的农民们在说。太平的年份里,风调雨顺,庄稼茂盛,麻和葛都长得好。不料今年江南却干旱,想必是因为去年冬天没有下雪。渐渐地,田畈里的秧苗都长得发黄。我擦干眼泪,云层已经断了,早晨看赤日,夜晚看明月。白白地祭社,奏响笙瑟。泪水伴着弱女子告别前途。为了卖掉豪门的情感,知道骨肉情深,这一生难以团聚。且用青钱租老牛,车轮声响动着沟边的龙骨。可怜的是,浊水快要断流了。再去挖通远滩的水线,惊讶地发现泥土干得像铁一样。鼻子冒烟,背上焦裂。
注释:
- 太平年: 指安定的年份,通常是指丰收年。
- 五风三雨: 形容风调雨顺,雨水充足。
- 江南: 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水乡,适合农业。
- 秧拳: 指秧苗长得稀疏,显得瘦弱。
- 社: 这里指的是社神,农业社会中祭祀的对象。
- 青钱: 指用来支付租金或交易的铜钱。
- 浊浆: 指混浊的水,形容水质差。
- 泥乾锸下如攻铁: 形容泥土干得坚硬如铁,无法耕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策,清代诗人,生活于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艰辛。他的诗风结合了传统与个性,常以平民视角切入,抒发对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江南干旱之际,反映了农民因自然灾害而遭受的苦难,以及对未来的不安和对生计的无奈。诗中提到的“苦旱”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农民的困境,使人感受到深切的同情与关怀。
诗歌鉴赏:
《贺新郎 苦旱用前韵》是一首充满社会关怀的诗作,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展现了江南农民因干旱而遭受的苦难。开篇通过村农的对话引入,带着一种真实和生活的气息,突显出农民生活的艰辛。接着,诗人用“太平年五风三雨,滋麻润葛”描绘了往年丰收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今年的干旱是多么突兀。
“渐列畈秧拳黄发”不仅描绘了田园的萧条,也象征着人民对生活的失望与无助。诗中“泪携弱女前途别”,更是通过细腻的情感传达出家庭的破裂与离散,令人心痛。
诗的最后几句以“鼻出火,背焦裂”结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干旱带来的极端困境,强烈的感官冲击让人感同身受。这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灾害的诗,更是一首深刻反映人性与生存困境的作品,传达出对农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听村农说: 引入村民的声音,拉近读者与生活的距离。
- 太平年五风三雨,滋麻润葛: 描述理想的丰收年,反衬今年的干旱。
- 不料江南今岁旱,占应昨冬无雪: 解释干旱的原因,表现出无奈。
- 渐列畈秧拳黄发: 体现田地的萧条,秧苗的无生气。
- 拭破双眸云阵断: 表达失望与无奈,眼中的云层象征未来的迷茫。
- 却朝看赤日宵看月: 对比白昼与黑夜的变化,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困境的持续。
- 泪携弱女前途别: 悲伤的告别,传达出人间的苦痛。
- 卖豪门情知骨肉,此生难合: 表达对家庭情感的深切思考与无奈。
- 且换青钱租老㹀: 生活的艰辛,连牛都要租来使用。
- 奈滴滴浊浆将绝: 感叹水源的枯竭,生存的困难。
- 再凿远滩通水线: 表现出无奈的努力与希望。
- 讶泥乾锸下如攻铁: 形容土地的干裂,无法耕作。
- 鼻出火,背焦裂: 强烈的感官描写,表现遭遇的困苦。
修辞手法:
- 对比: 显示往年丰收与今年干旱的强烈对比。
- 比喻: 将泥土的干裂比作铁,形象生动。
- 拟人: 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增强感情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江南干旱所带来的困境,表现出农民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揭示出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以及人性在困境中的挣扎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农民: 代表了勤劳与坚韧,承载着对土地的依赖。
- 干旱: 自然灾害的象征,直接影响生计。
- 赤日/月亮: 昼夜的变化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困境。
- 泪水: 情感的流露,表现出失落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提到“太平年”是指什么?
- A. 风调雨顺的年份
- B. 充满艰辛的年份
- C. 只有干旱的年份
- D. 无雪的年份
-
填空题: “渐列畈秧拳黄发”描绘了____的景象。
-
判断题: 诗中使用“鼻出火,背焦裂”来形容干旱带来的困境。(对/错)
答案:
- A
- 田地萧条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 同样表现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情感沉重而深刻。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策与清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