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盛山十二诗。琵琶台
褊地难层土,因厓遂削成。
浅深岚嶂色,尽向此中呈。
白话文翻译:
这片狭小的土地难以积累土壤,因而山崖被削成这样。
山的浅色与深色的层次,尽在这其中展现。
注释:
- 褊地:狭小的土地。
- 层土:层叠的土壤。
- 厓:山崖。
- 岚嶂:山的云雾和山峰。
- 呈:呈现、展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处厚(约787年-约850年),唐代诗人,字处厚,号君才,山西人。其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山水游历之际,作者在琵琶台上,以自然景观为灵感,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琵琶台的自然景观,展现了作者对山水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开篇“褊地难层土”一句,直入主题,简练而有力地表达了土地的局限性,仿佛是在诉说大自然的无情与伟大。接下来的描述“因厓遂削成”,通过对地形的描绘,展现了自然风光的鬼斧神工。
“浅深岚嶂色”一句则是对山色的细腻观察,浅色与深色的对比,使得山的层次感愈发鲜明,仿佛能感受到那种远近交错的美感。最后的“尽向此中呈”则把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自然的丰富与多样,仿佛在说,所有的美都在此处汇聚与呈现。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象,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又有对生命局限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意识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褊地难层土:狭小的土地难以形成厚实的土层,隐喻自然环境的局限性。
- 因厓遂削成:由于山崖的削割,形成了独特的地貌,表现自然的力量。
- 浅深岚嶂色:浅色与深色的山峰交错,描绘出丰富的色彩层次。
- 尽向此中呈:所有的色彩与景象都在这里展现,强调了自然的和谐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浅深岚嶂色”,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削成”来形容自然的变化,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自然的无穷魅力与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与思考;同时也反映出生命的局限与自然的伟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琵琶台:象征音乐与自然的和谐,寓意着诗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
- 岚嶂:山峰的云雾,象征着神秘与变化,体现了自然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褊地”意指什么? A. 广阔的土地
B. 狭小的土地
C. 浪漫的地方 -
“浅深岚嶂色”中的“岚嶂”指的是: A. 大海
B. 山的云雾和山峰
C. 乡村风景 -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C. 对人际关系的探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对比韦处厚的《琵琶台》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写了自然景观,但韦处厚的诗更注重地貌的形成与变化,而王维则表现出对宁静山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不同的自然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处厚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