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赴宜章》
时间: 2025-01-19 15:31: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载高台傍定王,秋空一雁又南翔。
惭无楚典蓃鸡次,喜有神风借马当。
久别山疑逢旧友,惯游人似未离乡。
不知都慰当年柳,故垒萧萧剩几行。
白话文翻译
经过十年,我再次来到高台,恰在定王的身旁,秋天的天空中一只孤雁又向南飞翔。
我感到惭愧,因为没有楚国的典籍来吟唱蓬蒿鸡鸣之曲,但我欣喜于有神风的助力,借助骏马的奔腾。
久别重逢,山水之间,仿佛再次遇见老朋友;习惯了游历的人仿佛从未离开故乡。
不知那柳树是否还在安慰着往昔的记忆,故垒上萧瑟的秋风中,只剩下几行残影。
注释
字词注释
- 十载:十年。
- 高台:高高的台地,这里指代一个地方。
- 傍:靠近、在旁边。
- 定王:指历史上的某位王者,这里可能是代指某个特定的地方或状态。
- 楚典:指楚国的诗词典籍。
- 蓪鸡:蓪,意指蓬蒿;鸡次,指鸡鸣。
- 神风:传说中能带来好运的风。
- 借马当:指借助马的力量,象征快速的行动。
- 久别:长时间未见。
- 疑逢:似乎遇到。
- 习惯:熟悉、习以为常。
- 慰:安慰。
- 故垒:旧时的城垣、遗址。
典故解析
- 楚典:楚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国家,以其文化和诗词而著称。提及楚典,暗示诗人渴望用楚国的诗歌来表达情感,但又感到无能为力。
- 马当:马在古代象征着权力与速度,借马当则表达希望借助他物来获得自己的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立海,清代著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取材于个人经历、乡土情怀和历史典故,风格清新自然,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
《重赴宜章》写于龚立海重游故地之时,诗中流露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重赴宜章》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和对往昔追忆的诗作。诗人在开篇便以“十载高台傍定王”引入,表达了时光的流逝与对故地的归属感。秋天的孤雁象征着离别与孤独,诗人借此抒发自己的惆怅和感伤。
接下来,诗人提到对楚国典籍的惭愧,显示出他对文化传承的深思与无奈,而“喜有神风借马当”则传达出一种希望与期待,象征着他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的勇气。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久别山疑逢旧友”表达出重逢的喜悦和对旧友的珍惜,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情的温暖。
最后一联“不知都慰当年柳,故垒萧萧剩几行”,则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柳树作为生命的象征,承载着无数的回忆,而故垒的萧条则暗示着时光带来的变化和不可逆转的失落。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载高台傍定王:经过十年,我再次来到高台,说明时间的流逝和对故地的回忆。
- 秋空一雁又南翔:秋天的天空中,一只孤雁飞往南方,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 惭无楚典蓪鸡次:诗人感到无能为力,没有楚国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 喜有神风借马当:欣喜于有神风的助力,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 久别山疑逢旧友:久别重逢,仿佛再次遇见老朋友,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惯游人似未离乡:习惯了游历的人似乎从未离开故乡,反映出游子的心境。
- 不知都慰当年柳:不知那柳树是否还在安慰着往昔的记忆,带有怀旧之情。
- 故垒萧萧剩几行:故垒上萧瑟的秋风中,只剩下几行残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消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孤雁象征离别,柳树象征回忆。
- 拟人:柳树被赋予了安慰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如“喜有神风借马当”,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突显了人对故土和过往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台:象征着经历与回忆的地方。
- 孤雁:象征孤独与离别。
- 神风:象征希望与助力。
- 柳树:象征记忆与情感的寄托。
- 故垒:象征过往的痕迹与历史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雁”象征什么?
- A. 归乡
- B. 离别
- C. 喜悦
- D. 友谊
-
诗人对“楚典”的情感是?
- A. 自豪
- B. 惭愧
- C. 忽视
- D. 鄙视
-
“久别山疑逢旧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怀念
- B. 怨恨
- C. 喜悦
- D. 疲惫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再别康桥》:徐志摩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重赴宜章》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前者更为直接,而后者则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显示出更深层的情感内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