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登云级上危巅,松石嵚崟挂晚烟。
好是回头遥望处,海波如带石如拳。
白话文翻译:
在高高的山巅与云层相接之处,我和你一起登上这危峻的峰顶。山间的松树和岩石错落有致,傍晚的烟雾轻轻飘荡。最美的还是回头遥望的那一刻,海面波光粼粼,如同带子一般,岩石犹如拳头般坚固。
注释:
- 同登:一起登上。
- 云级:形容云层的高度。
- 危巅:高耸而危险的峰顶。
- 松石嵚崟:松树与岩石交错,高低起伏。
- 晚烟:傍晚的云雾,给山间增添了朦胧的美感。
- 回头遥望处:指回首欣赏的地方。
- 海波如带:海面的波浪像带子一样延展。
- 石如拳:形容岩石的坚硬与形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次云,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展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松石峰》创作于彭次云登临高峰之时,或许是一次出游或游览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山巅的壮丽景色与傍晚的宁静,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索。
诗歌鉴赏:
《松石峰》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在高峰之上,面临壮丽的自然景观,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诗的前两句通过“同登云级上危巅”勾画出一种与友人共同迎接自然的情景,给人以亲密感和共同经历的温暖。接着“松石嵚崟挂晚烟”,则展现出松树、岩石与傍晚烟雾交织的和谐美,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气息。
而后两句的“好是回头遥望处,海波如带石如拳”,则是诗人的情感升华,回头望去,海面波光粼粼,岩石如拳,形成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海与石的和谐美,也引发了对自然力量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合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壮丽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同登云级上危巅:描绘登高的情景,强调与友人共同体验高处的刺激与美好。
- 松石嵚崟挂晚烟:通过松树和岩石的高低起伏,展现傍晚的迷人景象,形成一种自然的和谐美。
- 好是回头遥望处:表达诗人回望的瞬间,增添了对自然的眷恋与欣赏。
- 海波如带石如拳:对比海的波浪与岩石的坚固,既体现了自然的变化,又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修辞手法:
- 比喻:海波“如带”,岩石“如拳”,用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壮阔。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前后句对比鲜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象征坚韧与长寿,代表自然的顽强生命力。
- 石:象征稳重与坚固,体现自然的永恒与力量。
- 海波:象征变化与流动,反映自然的广阔与无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云级”指的是什么?
- A. 云的高度
- B. 云的颜色
- C. 云的形状
-
“松石嵚崟”体现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 A. 平坦的草地
- B. 高低起伏的山脉
- C. 浪潮汹涌的海面
-
诗句“海波如带石如拳”中,诗人在表达什么?
- A. 海与石的对比
- B. 海的颜色
- C. 石的形状
答案:
- A. 云的高度
- B. 高低起伏的山脉
- A. 海与石的对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彭次云的《松石峰》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前者侧重于高峰的壮丽与海洋的辽阔,后者则表现了山中宁静的氛围,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但在情感表达与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