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引》

时间: 2025-01-01 11:11:53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

春朝雨霁轻尘歇。

征鞍发。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

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

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

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

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阳关引 寇准 〔宋代〕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白话文翻译:

边塞的草原上烟雾弥漫,视野开阔,渭水的波涛声仿佛在哽咽。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尘土不再飞扬。征人的马鞍已经准备好出发。指向那青青的杨柳,又一次轻轻地折下。心中感到黯然,知道再次相会不知是何时。再喝完这一杯酒,唱完这一曲。感叹人生,最难的是欢聚容易离别。不要推辞沉醉,听完这阳关的曲子。思念故人,千里之外,从此我们共享这同一轮明月。

注释:

  • 塞草:边塞的草原。
  • 烟光阔:烟雾弥漫,视野开阔。
  • 渭水:黄河的一条支流,流经陕西。
  • 波声咽:波涛声仿佛在哽咽,形容水声低沉。
  • 春朝:春天的早晨。
  • 雨霁:雨过天晴。
  • 轻尘歇:尘土不再飞扬。
  • 征鞍:征人的马鞍。
  • 青青杨柳:春天的杨柳,象征离别。
  • 轻攀折:轻轻地折下杨柳枝。
  • 动黯然:心中感到黯然。
  • 后会甚时节:再次相会不知是何时。
  • 更尽一杯酒:再喝完这一杯酒。
  • 歌一阕:唱完这一曲。
  • 叹人生:感叹人生。
  • 最难欢聚易离别:最难的是欢聚容易离别。
  • 且莫辞沉醉:不要推辞沉醉。
  • 听取阳关彻:听完这阳关的曲子。
  • 念故人:思念故人。
  • 千里自此共明月:千里之外,从此我们共享这同一轮明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边塞生活和个人情感,风格沉郁顿挫。这首《阳关引》是他晚年所作,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寇准晚年,当时他身处边塞,面对离别的场景,感慨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诗中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和对离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故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阳关引》以边塞的辽阔风光为背景,通过对春朝雨霁、征鞍出发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诗中“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描绘了边塞的壮阔与凄凉,而“春朝雨霁轻尘歇”则展现了春天的清新与宁静。诗人通过对杨柳的轻攀折,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黯然。诗的结尾,诗人以“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将离别的痛苦升华为对故人的永恒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离别的深刻感悟和对故人的深情厚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描绘边塞的辽阔风光和渭水的凄凉波声,营造出离别的氛围。
  2. 春朝雨霁轻尘歇: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尘土不再飞扬,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3. 征鞍发:征人的马鞍已经准备好出发,暗示离别的时刻即将到来。
  4.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指向那青青的杨柳,又一次轻轻地折下,表达对离别的无奈。
  5. 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心中感到黯然,知道再次相会不知是何时,表达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
  6.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再喝完这一杯酒,唱完这一曲,表达对离别的感慨。
  7. 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感叹人生,最难的是欢聚容易离别,表达对人生离别的深刻感悟。
  8. 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不要推辞沉醉,听完这阳关的曲子,表达对离别的接受和释怀。
  9. 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思念故人,千里之外,从此我们共享这同一轮明月,表达对故人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拟人:“渭水波声咽”将渭水的波声拟人化,形容水声低沉,仿佛在哽咽。
  • 比喻:“塞草烟光阔”将边塞的草原比喻为烟雾弥漫,视野开阔。
  • 对仗:“春朝雨霁轻尘歇”与“征鞍发”形成对仗,营造出宁静与动感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与思念。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和对离别情感的抒发,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故人的深切思念。诗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离别的深刻感悟和对故人的深情厚意,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离别痛苦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 塞草:边塞的草原,象征辽阔与凄凉。
  • 渭水:黄河的一条支流,象征离别的凄凉。
  • 春朝雨霁: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象征宁静与清新。
  • 青青杨柳:春天的杨柳,象征离别。
  • 阳关:古代边塞的关隘,象征离别的地点。
  • 明月:象征永恒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渭水波声咽”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春朝雨霁轻尘歇”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尘土不再飞扬。 B. 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尘土飞扬。 C. 春天的早晨,雨未停,尘土飞扬。 D. 春天的早晨,雨未停,尘土不再飞扬。

  3. 诗中“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离别的无奈 B. 对未来的不确定 C. 对故人的深切思念 D. 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 王昌龄《出塞》: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体验和对战争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寇准《阳关引》:两首诗都描绘了边塞风光,但王之涣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边塞风光的赞美,而寇准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寇准的诗作,提供了对寇准诗歌的详细解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全面介绍,包括寇准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