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灯夕到维扬》
时间: 2025-01-04 07:08:13意思解释
木兰花慢 灯夕到维扬
作者: 白朴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壮东南形胜,淮吐浪海吞潮。
记此日江都,锦帆巡幸,汴水迢遥。
迷楼故应不见,见原缺见字,
兹据丁钞本补琼花底事也香消兴废几更王霸,是非总付渔樵。
谁能十万更缠腰。
鹤驭尽飘飘。
正绣陌珠帘,红灯闹影,三五良宵。
春风竹西亭上,拌淋漓一醉解金貂。
二十四桥明月,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东南地区的壮丽风景和人们的生活场景。淮河如潮水般奔涌而来,作者回忆起在江都的日子,锦帆轻舟巡游,汴水绵延遥远。迷雾中的楼阁似乎不再可见,难以辨认的字迹让人感叹,时间的流逝使得往日的繁华和王权的兴衰全都交给渔樵来评说。谁能在这十万更的夜晚中缠绵不绝?白鹤的驾驭如云端飞舞。正值绣陌珠帘之时,红灯光影摇曳,三五良宵的热闹场景令人沉醉。春风吹拂在竹西亭上,醉酒之际,金貂外衣随意披挂。二十四桥下的明月,映照着如玉的景色。
注释
- 淮: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的一条重要河流。
- 锦帆: 指装饰华丽的帆船。
- 汴水: 指汴河,即如今的河南河流,历史上是重要的交通水道。
- 琼花: 比喻美好事物,常用于形容女子的美丽或花卉的芬芳。
- 渔樵: 渔夫和樵夫,指普通百姓,象征平民的生活。
- 鹤驭: 指白鹤的驾驭,象征高洁与轻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朴,元代著名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词风著称,常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元代,正值南宋灭亡后,北方少数民族统治下的时代。白朴通过描写江南的美景与生活,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展现了白朴对江南水乡的深厚情感与独特的审美视角。开篇即以“壮东南形胜”点明地域,描绘了江南的秀丽景色,细腻的笔触让人仿佛置身于波涛汹涌的淮河之畔,感受到那种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感。接着,词人通过回忆往昔的巡游,展现出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在词中,作者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提到的“王霸”与“渔樵”,象征着权力与民生,这种对比反映出历史的无情与人们的无奈。最后,词人以春风竹西亭的醉酒场景作为结尾,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体上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壮东南形胜,淮吐浪海吞潮。”:描绘东南地区的壮丽景色,淮河波涛汹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记此日江都,锦帆巡幸,汴水迢遥。”:回忆在江都的日子,锦帆代表繁华的生活,汴水的遥远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迷楼故应不见,见原缺见字,”:迷雾中的楼阁不再可见,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现实的失落。
- “兹据丁钞本补琼花底事也香消兴废几更王霸,是非总付渔樵。”:历史的兴衰如同琼花般香消,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变迁交织在一起。
- “谁能十万更缠腰。”:感叹世事的无常与人情的复杂。
- “正绣陌珠帘,红灯闹影,三五良宵。”:生动描绘夜晚的热闹场景,展现人们的欢愉与热情。
- “春风竹西亭上,拌淋漓一醉解金貂。”:春风中的醉酒意境,展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二十四桥明月,玉。”:二十四桥的美景与明月相映成趣,象征着和谐美好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 “琼花”比喻美好事物,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 “锦帆巡幸,汴水迢遥”,形成了音韵的和谐与美感。
- 拟人: 描绘自然景象时,赋予其生动的情感与生命。
主题思想: 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南:象征着繁华与美丽的江南地区。
- 淮河:代表着自然力量与生命的源泉。
- 锦帆:象征着繁华的生活。
- 迷楼:表示往日的繁华与现实的失落。
- 春风: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淮”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江
- B) 淮河
- C) 黄河
- D) 珠江
-
“锦帆巡幸”中的“锦帆”指的是什么?
- A) 普通的船
- B) 装饰华丽的帆船
- C) 渔船
- D) 战船
-
诗中提到的“渔樵”象征什么?
- A) 富人
- B) 普通百姓
- C) 官员
- D) 学者
答案:
- B) 淮河
- B) 装饰华丽的帆船
- B) 普通百姓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与白朴的《木兰花慢》在描绘江南的美景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辛弃疾更多地表现出壮志未酬的豪情,而白朴则倾向于细腻的生活情感与对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曲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白朴与元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