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箫 题阙》
时间: 2025-01-01 14:09:1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凤凰台上忆吹箫箫 题阙
作者: 白朴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笳鼓秋风,旌旗落日,使君威震雄边。
羡指麾貔虎,斗印腰悬。
尽道多多益办,仗玉节亳邑新迁。
江淮地三军耀武,万灶屯田。
戎轩。几回,画戟门庭,珠履宝筵。
惯雅歌堂上,起舞樽前。
况是称觞令节,望醉乡有酒如川。
明年看,平吴事了,图像凌烟。
白话文翻译:
秋风中传来鼓声和笳声,旌旗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威武,使得君主在边疆的威名更加显赫。羡慕地指挥着麾下的猛虎,腰间悬挂着战斗的印章。大家都说多多益善,依靠玉节(象征权威的节令)使亳邑(地名)新迁变得富饶。江淮地区的三军正在显耀武功,田野上万户人家都在勤劳耕作。戎轩的战车几度驶入,门庭上画戟的威风凛凛,珠履的宝筵盛大无比。习惯了在雅歌堂上高歌,酒樽前翩翩起舞。更何况这是庆祝的时节,展望醉乡,酒如江河般奔流。明年再看,吴国的战争结束后,图像将如同凌烟飘渺。
注释:
字词注释:
- 笳鼓:古代乐器,笳是一种吹奏乐器,鼓是打击乐器。
- 旌旗:指军队的旗帜。
- 麾:指挥,统率。
- 多多益善:意为越多越好。
- 玉节:古代皇帝的权威象征。
- 戎轩:指战车。
- 画戟:古代兵器,常作为军队的标志。
- 珠履宝筵:华丽的宴席和宴会。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平吴事了”指的是历史上吴国的战事,反映了对国家安宁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朴,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其风格清新高远,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元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际,诗人借对边疆将士的歌颂,表达对国家安定的渴望与向往。
诗歌鉴赏:
《凤凰台上忆吹箫箫 题阙》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作,体现了白朴对边疆将士的钦佩与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盼。诗中描绘的秋风、鼓声、旌旗,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激昂的气氛,反映了边疆的战斗情景和士兵们的英勇。诗人通过对“麾貔虎”的羡慕,表现出对统帅才能的赞美,也暗含了对英雄人物的渴望。
全诗在意象上运用丰富,诸如“珠履宝筵”、“雅歌堂上”等描绘了宴饮欢庆的场景,展现了士兵们在战斗后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而“望醉乡有酒如川”则以生动的比喻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对比,诗歌不仅展现了英雄主义的精神,也反映出人民对安宁生活的渴望。结尾部分提到“明年看,平吴事了,图像凌烟”,更是引导读者对未来的展望,寄托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希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笳鼓秋风,旌旗落日:描绘了边疆的战斗场景,笳声和鼓声在秋风中回荡,旌旗在落日中飘扬,营造出一种壮阔的氛围。
- 使君威震雄边:强调君主在边疆的威严与权力,显示出统治者的强大。
- 羡指麾貔虎:表达对统帅能力的羡慕,象征着勇猛的将领。
- 尽道多多益办:传达出人们对丰收与安宁的期盼。
- 江淮地三军耀武:描绘三军在江淮地区的威风,表现军队的气势。
- 万灶屯田:象征着百姓勤劳耕作,生活富足。
- 画戟门庭,珠履宝筵:展现了盛大的宴会场景,体现出欢乐的气氛。
- 况是称觞令节,望醉乡有酒如川:借酒抒怀,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明年看,平吴事了,图像凌烟:展望未来,期待战争结束后的美好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酒如川”,形象地表现出酒的丰盈。
- 对仗:全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如“画戟门庭,珠履宝筵”,排比增强了语势。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边疆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渴望,以及对将士英勇精神的敬仰,情感激昂,充满了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战斗的紧张。
- 旌旗:代表军队的荣誉与威严。
- 酒:象征着庆祝与和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笳鼓”指的是什么? A. 乐器
B. 兵器
C. 书籍
D. 宴席 -
“望醉乡有酒如川”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希望
C. 恐惧
D. 疲惫 -
诗中提到的“明年看,平吴事了”意指什么? A. 希望战争结束
B. 希望去旅行
C. 希望开会
D. 希望种田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白朴与杜甫的作品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不过杜甫更多地反映了战乱中的民生疾苦,而白朴则着重展现英雄气概与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曲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是对《凤凰台上忆吹箫箫 题阙》的详细解析与学习内容。如有其他问题,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