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癸丑上元三夕皆大雨雪
雨雪连三日,孤城冷欲冰。
泥深唯响屐,风恶更吹灯。
空恼追欢客,何关在定僧。
一杯尝豉煎,寒影对崚嶒。
白话文翻译:
在癸丑年上元节的三天夜里,竟然都下了大雨和大雪。
接连三天的雨雪,孤独的城池冷得像要结冰。
泥泞的路上只有木屐的声响,狂风更是把灯火吹灭。
空自恼怒追欢的客人,和那安静的僧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只好品尝一杯豆豉煎,孤独的身影映照在高耸的山崖上。
注释:
- 癸丑:指农历的一个年份,天干地支的轮回。
- 上元:指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
- 孤城:指诗人所处的城市,表现孤独之感。
- 屐:一种木屐,古代人们常用来防泥。
- 豉煎:用豆豉制成的食物,可能是诗人的简餐。
- 崚嶒:形容山体高而陡峭。
典故解析:
- 上元节:也称灯节,是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喜庆。诗中却因天气恶劣,与节日的欢乐形成鲜明对比。
- 追欢客与定僧:反映了诗人对世俗欢愉的不屑与对内心安宁的向往,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主义者,作品多以爱国、抒怀为主题,风格豪放且深情。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难之时,作者身处孤城,面对外敌入侵,内心充满忧愁,借助节日的意象和恶劣天气反映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雪连三日”开启,直接描绘了恶劣的天气状况,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诗人在上元节本应是欢庆的日子,却因严寒和孤独而倍感凄凉。诗中通过“泥深唯响屐”的细节,展现了外界环境的恶劣,以及在这种情况下的孤独感。接着,诗人表现出对“追欢客”的无奈与恼怒,暗示了对那种追逐享乐的生活态度的反感,转而将目光投向“定僧”,代表一种内心的安宁与平和。
最后一句“一杯尝豉煎,寒影对崚嶒”,通过简单的饮食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淡泊与自处,虽身处寒冷,却心中有山崖之高,意象丰富而有深意。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雪连三日:开篇点明天候,营造冷清情境。
- 孤城冷欲冰:孤独的城市,寒冷如冰,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 泥深唯响屐:泥泞的道路,只有木屐的声响,渲染寂寞。
- 风恶更吹灯:恶劣的风使灯光摇曳,象征希望之光的脆弱。
- 空恼追欢客:对追逐欢乐的客人感到无奈,反映诗人内心的挣扎。
- 何关在定僧:与安静的僧人相比,诗人感到无所归属。
- 一杯尝豉煎:通过饮食细节,表现生活的简单与孤独。
- 寒影对崚嶒:孤独影子与高山对望,象征志向与内心的高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孤城冷欲冰”和“泥深唯响屐”,形成强烈对比。
- 拟人:风被描绘为“恶”,赋予自然以情感。
- 意象:运用“雨雪”“孤城”等意象,深化诗人心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恶劣天气与节日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俗欢愉的批判,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意象分析:
- 孤城:象征诗人的孤独与无助。
- 雨雪:代表困扰与压抑的环境。
- 屐声:传达孤独与沉默的生活状态。
- 寒影:象征诗人的孤独与渴望超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上元节
- C. 端午节
-
诗中描绘的天气是?
- A. 晴天
- B. 雪天
- C. 雨雪交加
-
诗人对“追欢客”的态度是?
- A. 欢迎
- B. 愤怒
- C. 无所谓
答案: 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国难与个人境遇的诗。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生情感。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杜甫:两位诗人在国难时的情感表达均体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但陆游更多地表现出孤独感,而杜甫则更直接反映出对时代的无奈。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词选》
- 相关文学评论与分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