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安公亭戏呈观文主人》
时间: 2025-01-06 05:05: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安公亭戏呈观文主人
作者: 韩维 〔宋代〕
十五年来此地行,白头重到不胜情。
寒梅未放黄金蕊,冰绽初流碧玉声。
憔悴霜松如有诉,纷披风竹似相迎。
红裙散后歌音绝,海鹤阶前时一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经过十五年的游历后重返此地的感慨,岁月的流逝使得白发渐生,情感愈加深厚。寒梅尚未开花,但花蕊似乎已经孕育了金色的希望,冰雪融化时发出清脆的声音。霜打的松树似乎在诉说着什么,风中的竹子也仿佛在迎接他。红裙舞者散去后,歌声已然绝迹,只有海鹤在台阶前偶尔发出鸣叫。
注释:
- 十五年:指诗人离开此地已有十五年,感慨岁月的变迁。
- 白头:形容年老,白发苍苍,表达了诗人的沧桑感。
- 寒梅:梅花在冬季开花,象征坚韧和希望。
- 黄金蕊:指梅花的花蕊,形象地表现其珍贵与美丽。
- 碧玉声:形容冰雪融化时流淌发出的悦耳声音。
- 憔悴霜松:形容松树因霜而显得枯瘦,传达出凋零之感。
- 纷披风竹:竹子在风中摇曳,似乎在迎接诗人的归来。
- 红裙:指舞者的红色裙子,增添了诗的动感。
- 海鹤:海鹤是一种鸟,象征孤独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元吉,号云溪,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景抒情,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韩维的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世事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重返故地时,反映了他对多年游历的回忆与对故土的情感。此时正值寒冬,梅花尚未开放,象征着他对青春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重游故地时的复杂情感。开头的“十五年来此地行,白头重到不胜情”,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地深厚情感的无限眷恋。接下来的“寒梅未放黄金蕊,冰绽初流碧玉声”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期待与希望,梅花的含苞待放象征着未来的美好可能。
在“憔悴霜松如有诉,纷披风竹似相迎”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松树和竹子情感,使得自然与人心产生共鸣,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最后一联“红裙散后歌音绝,海鹤阶前时一鸣”,则将场景的动静结合,表现出一种惆怅与孤独。红裙舞者的离去象征着快乐时光的结束,而海鹤的鸣叫则提醒人们即使在孤寂中,也要珍惜眼前的瞬间。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故地的怀念,更是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示了深厚的情感和清新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五年来此地行:诗人回到故地,感慨时间的流逝。
- 白头重到不胜情:年华已逝,白发渐生,情感愈加浓厚。
- 寒梅未放黄金蕊:寒冬中的梅花尚未开花,暗示希望与未来。
- 冰绽初流碧玉声:冰雪融化,流出悦耳的声音,象征新生的开始。
- 憔悴霜松如有诉:松树因霜打而显得憔悴,仿佛在诉说时光的变迁。
- 纷披风竹似相迎:竹子在风中摇曳,如同在热烈欢迎诗人。
- 红裙散后歌音绝:舞蹈结束,欢乐的歌声也随之消逝。
- 海鹤阶前时一鸣:海鹤的鸣叫,带来一丝孤独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霜松如有诉”,赋予自然物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较为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梅花、冰雪等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流露出的孤独与希望,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复杂性和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梅:象征坚韧与希望,代表诗人内心的期待。
- 霜松:象征岁月的沧桑,表现出诗人的感慨与思索。
- 风竹:象征自然的和谐与诗人内心的温暖。
- 红裙:象征欢乐与青春的流逝。
- 海鹤:象征孤独与自由,带有一丝哲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梅”象征什么? A. 坚韧与希望
B. 凋零与绝望
C. 繁华与喧闹 -
诗的最后一联中,海鹤的鸣叫代表什么? A. 孤独与宁静
B. 欢快与喧闹
C. 伤感与绝望 -
“白头重到不胜情”中“白头”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老年
C. 童年
答案:
- A. 坚韧与希望
- A. 孤独与宁静
- B. 老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江雪》 by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韩维与杜甫: 韩维的诗歌更偏向于细腻的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融合,而杜甫的诗歌则常常反映社会现实与历史的变迁,如《春望》中的忧国忧民情怀。两者在诗风上形成鲜明对比,但同样展现了深厚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