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四十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4 13:06:43

儳妇厌贫夫,常怀相弃心。

慨慕东家子,年少多黄金。

轻身改西托,布被烂锦衾。

宁忆秋风起,霜露凄繁林。

叶落枝亦尽,愁闻蜻蛚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儳妇厌贫夫,常怀相弃心。
慨慕东家子,年少多黄金。
轻身改西托,布被烂锦衾。
宁忆秋风起,霜露凄繁林。
叶落枝亦尽,愁闻蜻蛚吟。

白话文翻译:

一个懒惰的妇人厌倦了贫穷的丈夫,常常心怀离弃之念。她羡慕东家的少爷,年少时就拥有大量的金钱。她轻身去往西方投靠,铺上了破旧的被子和烂锦的床单。她宁愿回忆起秋风起时的景象,霜露洒落在凄凉的树林里。树叶落尽,枝条也随之枯萎,听到蜻蜓在吟唱,心中充满了忧愁。

注释:

  • 儳妇:懒惰的妇女。
  • 厌贫夫:厌倦了贫穷的丈夫。
  • 相弃心:离弃的意念。
  • 慨慕:感慨和羡慕。
  • 东家子:东边的富家公子。
  • 轻身:轻装前往。
  • 改西托:改投西方,表明投靠他人。
  • 布被烂锦衾:用破布做的被子和破烂的锦被。
  • 宁忆:宁愿回忆。
  • 霜露:秋冬时节的露水。
  • 蜻蛚吟:蜻蜓鸣唱。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东家子”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与对贫穷的厌弃,表明了对社会阶层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宗道,号千亩,浙江绍兴人,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思考和丰富的人生感悟,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元代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贫困。诗中反映了一位妇女对现状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普通人在社会变迁中的无奈与渴望。

诗歌鉴赏:

《杂诗四十首 其三》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一个懒惰的妇女对现实的不满,展现了人们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和对贫穷的厌恶。诗中的“东家子”象征着富贵与希望,而“轻身改西托”则表现出妇女为寻求更好生活而不惜改变自身处境的决心。

整首诗的意象清新,既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又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特别是最后两句,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化了妇女心中愁苦的情感。透过这些意象,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还能体会到人性中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儳妇厌贫夫:开头直接描绘了一个懒惰的女人对贫穷丈夫的厌倦。
  2. 常怀相弃心:她心中常有离弃丈夫的想法,表现了对现状的不满。
  3. 慨慕东家子:她羡慕富贵的少爷,反映了对物质生活的渴望。
  4. 年少多黄金:强调东家子年轻时就拥有财富,强化了对比。
  5. 轻身改西托:她愿意轻装上路,去追寻更好的生活。
  6. 布被烂锦衾:她的现实是用破布和烂锦来铺床,突显生活的困顿。
  7. 宁忆秋风起:宁愿回忆起秋风的情景,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8. 霜露凄繁林: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9. 叶落枝亦尽:树叶凋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消逝。
  10. 愁闻蜻蛚吟:最后一句以蜻蜓的鸣唱收尾,传达了无尽的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东家子”与“贫夫”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女主对生活的渴望。
  • 拟人:蜻蜓吟唱使得自然景象带有情感色彩,加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相对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一位妇女对贫穷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在社会变迁中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儳妇:象征对贫困生活的不满与逃避。
  • 东家子:象征富裕与希望。
  • 西托:象征寻求改变与新生活。
  • 秋风、霜露:象征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蜻蛚:象征孤独与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家子”指的是: A. 贫穷的人
    B. 富有的少年
    C. 老年人
    D. 无名小卒

  2. “宁忆秋风起”的意思是: A. 渴望秋天的到来
    B. 希望忘记过去
    C. 宁愿回忆起美好的时光
    D. 感到秋天的寒冷

  3. 诗中表现出对生活的情感是: A. 快乐
    B. 忧愁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刘基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表达个人的思乡情感。刘基的诗歌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展现人性的挣扎,而李白的诗则通过自然意象传达情感的孤独与美好。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基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