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咏雁》

时间: 2025-01-20 01:16:10

塞门云,湘浦树,毕竟故乡何处。

枫叶渚,蓼花矶,水深矰缴稀。

蓬莱阙,扶桑岛,极日茫茫烟草。

芦荻老,稻粱空,月明江上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咏雁
作者:刘基 〔元代〕

塞门云,湘浦树,毕竟故乡何处。
枫叶渚,蓼花矶,水深矰缴稀。
蓬莱阙,扶桑岛,极日茫茫烟草。
芦荻老,稻粱空,月明江上风。

白话文翻译:

诗人开头描绘了塞外的云彩和湘江岸边的树木,感慨故乡究竟在哪里。接着提到枫叶和蓼花,水深而渔网稀少,表现了对家乡的怀念。接下来的句子提到蓬莱的宫阙和扶桑的岛屿,极目远望,烟雾缭绕,日头模糊。最后,诗人看到老去的芦苇和空荡荡的稻田,月光下的江面上微风拂过,令人感到一种凄凉与孤独。

注释:

  • 塞门:边塞的门,指边疆的关口。
  • 湘浦:湘江的岸边。
  • 毕竟:究竟,表示对故乡的思念。
  • 矰缴:渔网,古代用来捕鱼的工具。
  • 蓬莱阙:神话中的仙境,蓬莱是传说中长生不老的地方。
  • 扶桑岛:传说中的东海仙岛,常与神话故事相联系。
  • 芦荻:芦苇,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象征着凋零。
  • 稻粱:稻谷和粮食,象征丰收与富饶。
  • 月明江上风:描绘月光照耀下的江面,伴随微风,增添了孤独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1375年),字道纯,自号“十洲居士”,元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多以抒情和咏物见长,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诗人在政治动荡和个人失意中,常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更漏子·咏雁》是一首充满浓厚乡愁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的“塞门云,湘浦树”,将读者带入一个遥远的边塞景象,诗人借助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中间的“水深矰缴稀”则展示了诗人对渔猎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

后半部分涉及到神话中的蓬莱和扶桑,象征着人们向往的美好与理想生活,而现实中的“芦荻老,稻粱空”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现状的无奈与惋惜。整首词在沉重与轻盈之间游走,融汇了诗人对故乡、对生活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塞门云,湘浦树”:描绘边塞的云彩与湘江的树木,暗示着遥远与思乡情。
    • “毕竟故乡何处”:表达对故乡的迷惘与思念。
    • “枫叶渚,蓼花矶,水深矰缴稀”:通过自然景物的细节,传达出对故乡的情感。
    • “蓬莱阙,扶桑岛,极日茫茫烟草”:使用神话意象,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芦荻老,稻粱空,月明江上风”:显示出现实的苍凉与孤独,尤其是月光下的江面,令人感到深刻的寂寞。
  • 修辞手法

    • 借代:用“塞门云”代指边疆的寂寞。
    • 对仗:上下句结构相似,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意象:如“枫叶”、“芦荻”等自然意象,丰富了情感的表现。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对故乡的思念为主线,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索。

意象分析:

  • 塞门:象征遥远的边疆,暗示孤独与离别。
  • 湘浦树:代表故乡的记忆,勾起思乡情绪。
  • 蓬莱、扶桑:神话中的理想境地,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月明江上风:增添了诗的意境,表现出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湘浦树”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树?

    • A. 长江
    • B. 湘江
    • C. 黄河
    • D. 海河
  2. “月明江上风”中的“明”字可以理解为:

    • A. 明亮
    • B. 清晰
    • C. 明白
    • D. 明确

答案

  1. B. 湘江
  2. A. 明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刘基《更漏子·咏雁》杜甫《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前者通过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后者则通过对月的描绘引起思乡情愫。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鉴赏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