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庭送别》

时间: 2025-01-08 20:33:06

一生虽达理,远别亦相悲。

白发无修处,青松有老时。

暮烟传戍起,寒日隔沙垂。

若是长安去,何难定后期。

意思解释

边庭送别

原文展示:

一生虽达理,远别亦相悲。
白发无修处,青松有老时。
暮烟传戍起,寒日隔沙垂。
若是长安去,何难定后期。


白话文翻译:

一生虽然明白理义,但远离时刻仍感到悲伤。
白发无处修饰,青松也有老去的时刻。
黄昏的烟雾传来戍楼的信号,寒冷的日子在沙地上慢慢垂下。
如果是去往长安,何必担心未来的约定。


注释:

  • 达理:通达事理,明白道理。
  • 白发无修处:形容年老,白发苍苍却没有地方可以修饰。
  • 青松:象征长寿和坚韧的松树。
  • 暮烟:指黄昏之时的烟雾,常与戍楼的警戒有关。
  • 寒日:寒冷的日子,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 沙垂:指沙地上的阳光慢慢下垂,暗示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此诗未明显涉及特定典故,但“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常常被用来象征理想的归宿和美好的未来。诗中提到的“戍”与“寒日”则勾勒出一种边境的孤寂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边庭送别的场景常见于边塞诗中,反映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此诗可能是在朋友或战友即将远行时所作,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期盼。


诗歌鉴赏:

《边庭送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离别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与友人分别的深切感受。开篇“虽达理”的情感基调奠定了整首诗的沉重与悲伤,尽管人生明白道理,但面对离别,内心的痛苦依然无法避免。接下来的“白发无修处,青松有老时”则通过对比,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白发象征着衰老,青松则象征着坚韧与不屈,二者结合,更加突显了离别的沉重。

“暮烟传戍起,寒日隔沙垂”这两句描绘了边塞的景象,黄昏的烟雾升起,寒冷的日子让人感到萧瑟,远离家乡的孤独感油然而生。最后一句“若是长安去,何难定后期”则带有一丝希望,长安作为理想的归宿,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人的祝福。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一生虽达理:虽然明白人生的道理。
    2. 远别亦相悲:远离的瞬间心中充满悲伤。
    3. 白发无修处:年老的时光没有可以掩饰的地方。
    4. 青松有老时:即使是青松也会有衰老的一天。
    5. 暮烟传戍起:黄昏的烟雾中传来戍楼的信号。
    6. 寒日隔沙垂:寒冷的日子在沙地上慢慢降落。
    7. 若是长安去:如果去往长安。
    8. 何难定后期:为什么要担忧未来的约定。
  • 修辞手法:

    • 对比:白发与青松的对比,强调生命的无常。
    • 意象:通过“暮烟”、“寒日”等意象,营造出离别的氛围。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离别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人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与未来的期待,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青松:代表坚韧与长寿,暗示生命的持久。
  • 暮烟:象征离别的情景,带来孤独的感觉。
  • 寒日:传达出一种冷清与萧瑟的氛围。
  • 长安:象征理想的归宿与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松”象征什么? A. 年轻
    B. 坚韧与长寿
    C. 美丽

  2.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离别与人生的思考
    B. 友情的欢乐
    C. 自然的美丽

  3. “白发无修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衰老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送别》(王之涣)与《边庭送别》在主题上均涉及离别,但王之涣的作品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而张蠙的作品则更为直白地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与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