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其四 拟孙光宪体》

时间: 2025-01-07 18:08:22

待拔旧愁根,忽种新愁换。

晓夜两秋成,四大仓都满。

减颜红,摧鬓短。

并不因寒暖。

曾问越人无,此病何名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待拔旧愁根,忽种新愁换。
晓夜两秋成,四大仓都满。
减颜红,摧鬓短。
并不因寒暖。
曾问越人无,此病何名款。

白话文翻译:

等到拔掉旧的烦恼根,忽然又种下新的烦恼来替换。
晨昏中已过两次秋天,四个大仓库全都装满。
面色减退红润,鬓发也渐渐变短。
这并不是因为寒冷或温暖。
曾经问过越人,没有人知道,这病叫做什么。

注释:

  • 待拔:等到拔掉。
  • 旧愁根:过去的烦恼。
  • 新愁换:新的烦恼取而代之。
  • 晓夜:早晨和晚上。
  • 四大仓:这里指的是生活的充实和富足。
  • 减颜红:脸色减退,失去红润。
  • 摧鬓短:鬓发逐渐变短,暗指衰老。
  • 寒暖:指天气的变化。
  • 越人:指的是越地的人,可能暗指某种文化或智慧。

典故解析:

“越人”在此可能指的是越国的文化背景,越国在历史上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常常被用来指代某种智慧或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彦,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与变化的时代。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为主,语言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诗人生活的困惑时期,表达了内心的烦恼与对生活的无奈,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生查子 其四》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对旧愁与新愁的对比,描绘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的开头用“待拔旧愁根,忽种新愁换”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不断经历烦恼的循环,似乎一切烦恼都是难以避免的。接下来的“晓夜两秋成,四大仓都满”则用季节的变换来暗示时间的流逝,生活的富足并不能消除内心的忧伤。诗人还描绘了自己面色减退、鬓发渐短的状态,体现了岁月对个人的侵蚀与无情。

整首诗在情感上有一种深沉的哀伤,诗人似乎在追问生命的意义与烦恼的根源。他的迷茫与无奈通过“曾问越人无,此病何名款”得以体现,越人象征着智慧与理解,而诗人却发现这种理解在他眼中是无可得的。诗的结尾在询问中留给人们无尽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待拔旧愁根”:等待将心中旧的烦恼拔起。
    • “忽种新愁换”:不知不觉中又种下新的烦恼。
    • “晓夜两秋成”:早晚交替,时光飞逝,已经经历了两个秋天。
    • “四大仓都满”:生活虽然充实,但内心却依然空虚。
    • “减颜红,摧鬓短”:面色不再红润,鬓发也渐显苍老。
    • “并不因寒暖”:这种状态与天气无关。
    • “曾问越人无”:曾经向智者询问。
    • “此病何名款”:却得不到答案,内心的烦恼无名无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烦恼比作植物,生长与更替。
    • 对仗:用“晓夜”和“秋成”形成对照,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反复:强调烦恼的循环与无尽。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烦恼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人在物质丰富的生活中依然感到心灵的空虚,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与脆弱。

意象分析:

  • 旧愁、新愁:象征着人们无法摆脱的烦恼与忧虑。
  • 晓夜、秋: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交替,暗示人生的无常。
  • 四大仓:意味着物质的充实,但与内心的空虚形成对比。
  • 颜红、鬓短:代表着青春的流逝与衰老的不可逆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生活的富足
    B. 烦恼与忧愁
    C. 自然的美丽

  2. “四大仓都满”意指: A. 物质的充实
    B. 时间的流逝
    C. 情感的变化

  3. 诗中提到的“越人”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
    C. 力量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人生感慨的作品。
  • 苏轼的《水调歌头》:展现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者都在探讨人生的无奈,但俞彦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而杜甫则关注社会背景与国家命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