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查子·诉别
作者: 苏轼 〔宋代〕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
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
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第三次与君别离,这次别离真是如同日暮时分般忧伤。白发已经满头,明天你将去往淮南。酒喝完了,月亮伴随我独自而行,泪水浸湿了花朵,如同雾气缭绕。后来的月亮将伴随你归来,我在梦中依然萦绕在湖边的小路上。
注释:
- 三度别君:指与君别离的次数,表现了离别的频繁与伤感。
- 此别真迟暮:此处的“迟暮”不仅指时间的晚,也有衰老、时光流逝的意思。
- 白尽老髭须:白发已尽,形容岁月的无情。
- 明日淮南去:明天将要去淮南,暗示了离别的迫切。
- 酒罢月随人:酒喝完了,月光依旧陪伴着我,象征孤独。
- 泪湿花如雾:泪水打湿花朵,表现了深切的情感。
- 后月逐君还:期待未来的月亮再次伴随君归。
- 梦绕湖边路:梦中依旧徘徊在湖边的路上,表达对往日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书法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品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生查子·诉别》是苏轼在离别时写下的词作,反映了他的离愁别绪。苏轼在政治生涯中多次遭遇贬谪,情感丰富,借此词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生查子·诉别》运用了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诗人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写,传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在“白尽老髭须”一句中,诗人不仅表达了自身的衰老,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酒罢月随人”句中,月亮的意象象征着孤独与思念,酒的结束更是情感的高潮,愈加突显了离别的无奈。结尾“梦绕湖边路”则通过梦境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构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令人感受到深切的惆怅与期待。这首词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当下离别的苦闷,也有对未来重逢的渴望,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与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度别君来:提到离别的次数,强调离别的频繁。
- 此别真迟暮:表明这次离别的沉重感,似夜晚将尽,象征着时间的无情。
- 白尽老髭须:通过白发的形象,表现了岁月的流逝和老去。
- 明日淮南去:预示即将到来的离别,产生一种临近的紧迫感。
- 酒罢月随人:酒的结束意味着悲伤的开始,月光的陪伴暗示孤独。
- 泪湿花如雾:泪水打湿花朵,描绘出情感的深沉和伤感。
- 后月逐君还:期待未来的重聚,月亮成为思念和希望的象征。
- 梦绕湖边路:回忆过去,梦境中的小路成为思念的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湿花如雾”,将泪水比作雾,增加了情感的细腻感。
- 对仗:如“酒罢月随人”,构成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月亮被赋予了陪伴的情感,增强了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与思念之情,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短暂和友谊珍贵的哲学思考,情感基调为忧伤与期待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衰老和时间的流逝。
- 月亮:象征思念和孤独。
- 酒:象征欢愉的结束,暗示悲伤的开始。
- 泪水:象征深切的情感和离别的痛苦。
- 湖边:象征美好回忆的地方,寄托着对往日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三度别君来”中“君”指的是谁? A. 朋友
B. 情人
C. 家人
D. 上级 -
“酒罢月随人”中的“月”象征什么? A. 时间
B. 思念
C. 孤独
D. 以上皆是 -
“泪湿花如雾”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排比
B. 比喻
C. 对仗
D. 拟人
答案:
- A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生查子·诉别》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词都表达了离愁别绪,但李清照的作品中多了一份柔情与细腻的女性视角,而苏轼的词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壮阔的感慨与哲思。两者共同传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事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