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查子
只知愁上眉,不识愁来路。
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
逗晓理残妆,整顿教愁去。
不合画春山,依旧留连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对愁苦的无奈与迷茫。只知道愁苦已经挂在眉头,却不知道愁苦是怎么来的。窗外传来阵阵黄昏的雨声,伴随着芭蕉的摇曳。清晨时分,我整理残妆,希望能把愁苦驱散。然而,这些愁苦却依旧留在心头,无法离去,仿佛不愿意离开这幅春山的画面。
注释:
字词注释:
- 愁:忧愁、烦恼。
- 眉:指人的眉毛,这里用以象征内心的愁苦。
- 芭蕉:一种植物,常生长在南方,具有热带风情。
- 阵阵:形容声音或气息的间歇性。
- 残妆:指未完全整理好的妆容,暗示情绪的低落。
- 整顿:整理、调整。
典故解析:
- “画春山”可能暗指美好的春景,象征着理想或向往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其作品多关注国家、民族以及个人的命运,情感真挚,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 生查子是宋代词作,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陆游在此时正值人生的低谷,感情与理想的冲突使他创作出这样的作品。
诗歌鉴赏:
这首《生查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与迷惘。开篇即以“只知愁上眉”开头,直接揭示了愁苦的状态,紧接着的“不识愁来路”则表现出对愁苦来源的无奈与困惑。词中的景物描写如“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营造出一幅忧伤的画面。
“逗晓理残妆”这一句,表现出清晨时分,词人试图整理自己的情绪,但愁苦依旧如影随形,耐人寻味。最后一句“不合画春山,依旧留连住”直接点出一种无奈的感受,尽管想要摆脱愁苦,但美好的愿景与现实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只知愁上眉”:表达内心的愁苦显而易见,但并不明白其根源。
- “不识愁来路”:进一步强调对愁苦来源的迷茫。
- “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通过芭蕉和黄昏雨描绘了凄凉的环境,衬托内心情感。
- “逗晓理残妆”:清晨醒来,尝试整理妆容,象征对情绪的整理。
- “整顿教愁去”:希望能把愁苦驱散。
- “不合画春山,依旧留连住”:最终承认愁苦依旧存在,难以摆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眉”来象征内心的愁苦。
- 拟人:雨声如同诉说着心中的愁绪。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围绕着愁苦的迷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愁:象征个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 芭蕉:代表自然环境,增添忧伤的情调。
- 黄昏雨: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只知愁上眉”中“愁”的意思是: A. 快乐
B. 忧愁
C. 期待
D. 惊讶 -
诗中提到的“芭蕉”象征的是: A. 美好
B. 忧伤
C. 努力
D. 成熟 -
“不合画春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希望
B. 无奈
C. 幸福
D. 失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陆游的《生查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内心的愁苦与思念,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地展现了对爱情的怀念,而陆游则更偏向于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陆游诗词选》
- 《古典文学读本》
这些参考书籍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陆游及其作品的背景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