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乍识东风面。暮溪愁入流更遍。
想凄烟妒月春灯乱。影乍颤。更谁见。
冻霭苍山寒敛。委行云梦飘不断。
酒醒后何能拼。竹润画屏暖。
白话文翻译:
初见东风的面容,傍晚的溪水愁绪弥漫。
想起那凄凉的烟雾,嫉妒着月光,春灯下显得更加混乱。影子时而颤动,谁又能看见?
寒霭笼罩着苍山,云雾缭绕,似乎永不消散。
酒醒之后,我又能如何去拼搏?竹林的润泽,画屏上显现着温暖。
注释:
- 乍识:初次见到,乍然见到。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春暖花开。
- 暮溪:黄昏时的溪水。
- 愁入流:忧愁融入溪水中,暗示心情的沉重。
- 凄烟:凄凉的烟雾。
- 妒月:嫉妒明月,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春灯:春天的灯光,象征温暖。
- 冻霭:冰冷的雾气。
- 苍山:青色的山,代表着自然的壮阔。
- 云梦:云雾缭绕,梦幻般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饶宗颐(1894-1989),字宗颐,号曦园,近现代著名的书法家、国学大师和诗人。他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饶宗颐在诗词创作上,常融汇古今,展示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饶宗颐的个人经历及对自然的感悟密切相关。诗中融入了他对春天、孤独、时光流逝的思考,反映了他在岁月中对生命和情感的深刻体验。
诗歌鉴赏:
《凤来朝》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在这首作品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孤独的感慨。开篇的“乍识东风面”便传达出一种新鲜感和希望,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然而,接下来的“暮溪愁入流更遍”却将读者的情绪带入了一种愁苦的境地,仿佛春天的美丽也无法掩盖内心深处的忧伤。
诗中“想凄烟妒月春灯乱”通过意象的交织展现了独自一人的凄凉,烟雾的凄凉与月光的嫉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接下来的“影乍颤。更谁见。”则以疑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存在的思考,似乎在质疑自己的情感是否被他人所理解。
最后,诗人在“酒醒后何能拼”中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困惑,同时“竹润画屏暖”又以一种温暖的意象为结尾,似乎告诉读者即便在孤独中,也有温暖的存在。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展现了生活的复杂与多元,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邃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乍识东风面:初见春风,带来新的希望。
- 暮溪愁入流更遍:黄昏的溪水中,愁绪弥漫,暗示情感的沉重。
- 想凄烟妒月春灯乱:回想起凄凉的烟雾,因嫉妒月光而显得混乱。
- 影乍颤。更谁见:影子时而颤动,谁又能看见这种孤独?
- 冻霭苍山寒敛:冰冷的雾气笼罩着苍山,显示自然的冷漠。
- 委行云梦飘不断:云雾缭绕,似乎永远不会消散,象征着迷茫。
- 酒醒后何能拼:酒醒之后又能如何面对人生?
- 竹润画屏暖:竹林的润泽与画屏的温暖,给人以一丝安慰。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东风”比喻春天的到来。
- 拟人:烟雾“妒月”,使无生命的物体具有人类情感。
- 对仗:如“影乍颤。更谁见。”形成对称的结构。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希望与内心的孤独,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的渴望,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 东风:象征春天的气息与希望。
- 暮溪:代表黄昏时分的宁静与忧愁。
- 凄烟:象征孤独与哀伤。
- 月光:代表美好与嫉妒。
- 竹润:象征自然的温暖与生命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乍识东风面”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冬天
- D. 夏天
-
“影乍颤。更谁见。”中的“影”指代什么?
- A. 影子
- B. 自己的情感
- C. 自然风景
- D. 他人的目光
-
“酒醒后何能拼”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 A. 希望
- B. 绝望
- C. 愉悦
- D. 难过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比较饶宗颐的《凤来朝》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感慨,但饶宗颐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考,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社会和历史的反思与悲叹。
参考资料:
- 《饶宗颐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意象分析与解读》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凤来朝》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