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亭秋月》

时间: 2025-01-06 06:29:30

晴烟几缕抹山隈,萧槭疏林拥榭开。

千顷瑶波江芷漾,一庭柏影兔华来。

雁拖秋色过韩峤,僧带岚光扣觉台。

我欲拈毫裁月赋,可怜拙妇已无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韩亭秋月
作者: 梁应龙 〔明代〕

晴烟几缕抹山隈,
萧槭疏林拥榭开。
千顷瑶波江芷漾,
一庭柏影兔华来。
雁拖秋色过韩峤,
僧带岚光扣觉台。
我欲拈毫裁月赋,
可怜拙妇已无才。

白话文翻译:

几缕晴烟轻轻拂过山际,
疏林环绕着亭阁,显得开阔。
千顷瑶池的波光荡漾,
庭院中的柏树影子如兔子般轻快。
大雁拖着秋天的色彩飞过韩峤,
僧人带着晨雾的光影敲响觉台。
我想提笔写下月亮的诗,
可惜自己才华有限,无法胜任。

注释:

  • 晴烟: 晴天的烟雾,形容天空的清晰。
  • 山隈: 山的边缘或角落。
  • 萧槭: 萧条的槭树,指秋天的树木。
  • : 亭阁。
  • 千顷瑶波: 形容江水如瑶池般辽阔。
  • 江芷: 水边的植物,可能指香草。
  • 兔华: 形容影子轻盈如兔子。
  • 雁拖秋色: 大雁飞过时带来秋天的气息。
  • 觉台: 僧人打坐的地方。
  • 拈毫: 提起毛笔。
  • 拙妇: 自谦之词,指自己的才华平庸。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梁应龙,明代诗人,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具有一定的哲理深度。
  •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季,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韩亭秋月》以清丽的笔触勾勒出秋天的自然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和谐。开头部分,几缕晴烟轻拂山隈,营造出一种开阔而恬静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境地。接着,诗人描绘了亭阁与疏林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清幽的意境,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在描写瑶波与兔华时,诗人通过对比增强了景象的生动感,仿佛波光荡漾和影子轻舞交相辉映,营造出秋日的灵动之美。接下来的雁与僧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秋天的主题,表现了秋天的凋零与安宁。最后,诗人表达了想作诗的渴望,却因才华的不足而感到无奈,增添了几分惆怅与自谦。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细腻而真挚,既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对自身才华的自我怀疑,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晴烟几缕抹山隈: 描绘山边的晴天烟雾,营造静谧的氛围。
    • 萧槭疏林拥榭开: 通过树木的疏密关系表现空间的深邃。
    • 千顷瑶波江芷漾: 江水如瑶池般波光粼粼,生机勃勃。
    • 一庭柏影兔华来: 柏树影子轻盈,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雁拖秋色过韩峤: 大雁的飞过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渗透着凄凉。
    • 僧带岚光扣觉台: 僧人静谧的生活与自然的融合,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 我欲拈毫裁月赋: 诗人渴望写作,却因才华不足而感到遗憾。
  •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 诗中有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 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赋予其情感,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自我才华的怀疑,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对艺术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晴烟: 象征着清新和宁静,渗透着秋天的气息。
  • 瑶波: 代表着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 兔华: 影子轻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瞬息万变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晴烟几缕”描绘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象?

    • A. 晴天
    • B. 雨天
    • C. 夜晚
    • D. 黄昏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千顷瑶波”指的是___

  3. 判断题: 诗人在最后一联表达了自己对写作的渴望与自谦。(对/错)

答案:

  1. A
  2. 江水的波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秋夕》杜牧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梁应龙的《韩亭秋月》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杜甫更侧重于表达思乡之情,而梁应龙则更注重自然的描写与自我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鉴赏》
  • 《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