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怀古》
时间: 2025-01-04 06:38: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遍青山千万重,藤萝落落挂长松。
昭明台下寒烟覆,虞仲丘边碧藓封。
丹井凿时飞去鸽,涧泉流处破潜龙。
古今多少兴亡恨,都在声声晚寺钟。
白话文翻译:
我走遍了重重青山,看到藤萝垂挂在长松树上。
昭明台下笼罩着寒烟,虞仲丘边被青苔覆盖。
在丹井凿出的地方,飞鸽曾在空中翱翔;
在涧水流淌的地方,潜龙也曾破水而出。
古今多少兴衰与遗恨,都在那晚钟声声中回响。
注释:
- 踏遍:走遍、走过。
- 青山:指青翠的山峰。
- 藤萝:一种植物,常常挂在树木上。
- 昭明台:历史上著名的台,可能与文学或历史有关。
- 寒烟:指寒冷的雾气或烟雾。
- 虞仲:古代的一个人物名,虞仲丘或许指与其有关的地方。
- 丹井:指著名的井,或许是寓意某种文化或历史。
- 飞去鸽:象征自由与远方。
- 潜龙:指深藏的龙,常用来比喻有潜力的人。
- 兴亡恨:历史兴盛与衰亡所带来的遗憾和思考。
- 晚寺钟:寺庙的钟声,象征时间和历史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细二,字子厚,号细二,生于宋代,生平不详,但以其诗词作品而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具哲理性和历史感。
创作背景:
《虞山怀古》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对古代兴衰的感慨与人事的无常,同时传达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诗歌鉴赏:
《虞山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理性的诗作,诗人在青山绿水之间,深情回望历史的兴亡与人事的变迁。开篇“踏遍青山千万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行走于青山之中的景象,象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探索。而“藤萝落落挂长松”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创造出一种静谧而又优美的氛围。
中间的两联,诗人通过昭明台和虞仲丘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思。昭明台下的寒烟,似乎笼罩着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沉寂,而虞仲丘边的青苔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诗人巧妙地将历史与自然结合,令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宁静。
最后两句“古今多少兴亡恨,都在声声晚寺钟”,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晚钟的声响回荡在山谷之间,仿佛在诉说着无数的历史遗恨,时光的流逝让人感慨万千。这不仅是对个人历史的反思,也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踏遍青山千万重:诗人走遍重重青山,表达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探索。
- 藤萝落落挂长松:藤萝垂挂在长松树上,描绘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
- 昭明台下寒烟覆:昭明台被寒烟笼罩,暗示历史的沉重与神秘。
- 虞仲丘边碧藓封:虞仲丘被青苔覆盖,象征着历史的消逝与遗忘。
- 丹井凿时飞去鸽:丹井凿开时的飞鸽,代表着自由与希望。
- 涧泉流处破潜龙:涧水流动的地方,潜藏着力量与活力。
- 古今多少兴亡恨:历史的兴衰与人们的遗恨交织。
- 都在声声晚寺钟:晚钟的声响,带来对历史的深思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潜龙”比喻有潜力的人,暗示潜藏的力量。
- 拟人:如“寒烟覆”,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虞山怀古》通过自然与历史的交织,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历史兴亡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事无常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永恒。
- 藤萝:代表着生命的延续与繁荣。
- 寒烟:暗示历史的深邃与沉重。
- 碧藓: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遗忘。
- 晚寺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对历史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昭明台”是指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古代名胜
C. 诗人的故乡
D. 一种植物 -
诗句“古今多少兴亡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个人的感慨
B. 对历史的无奈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他人的嫉妒 -
“踏遍青山千万重”中“青山”象征什么? A. 历史的沉重
B. 自然的美好
C. 个人的追求
D. 人生的挫折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虞山怀古》与王之涣的《登高》在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上有相似之处,但《登高》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而《虞山怀古》则通过对历史的回望,展现更广阔的视野与人类的共同命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