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汝载山房同韩孟郁杨亦琳刘觐国话别
作者:李之世 〔明代〕
暝色下庭阴,移觞傍竹林。
别离不在远,去住总关心。
久客乡园梦,怀人落日吟。
共怜他夜月,尊酒不同斟。
白话文翻译:
在昏暗的夜色中,庭院显得阴郁,
我将酒杯移到竹林旁边。
离别其实并不遥远,
无论去还是留,心中总是牵挂。
在外漂泊已久,时常梦见故乡,
思念的人在落日时吟唱。
我们都怜惜那夜空中的明月,
但杯中的酒却不能一同斟酒。
注释:
字词注释:
- 暝色:指傍晚或夜晚的昏暗色彩。
- 移觞:移动酒杯,表示饮酒。
- 竹林:竹子生长的地方,常象征清雅和宁静。
- 别离:分离,离别。
- 久客:长时间在外的人。
- 乡园:故乡的园林。
- 吟:吟唱,吟诵。
- 怜:怜惜,同情。
- 尊酒:酒杯,古时用来盛酒的器具。
典故解析:
- 月: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亮常常象征思念、离别和团圆,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 竹林: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与诗人的高雅情趣相契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世,明代诗人,生于乱世,作品多描写离别、思乡等情感,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次朋友聚会后,即将分别之际。诗人通过酒会的场景,表达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离散与游子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夜色、竹林、酒杯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离别的情景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暝色下庭阴”,以阴沉的夜色开篇,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接着,诗人“移觞傍竹林”,在宁静的环境中饮酒,此处的竹林不仅是饮酒的地点,更象征着清幽与雅趣,表明诗人对朋友的珍视。
“别离不在远,去住总关心”则体现了离别的深切感受,离别并不在于距离,而是心中牵挂的情感。此句传达出一种无形的情感纽带,无论身处何地,心中始终惦记着对方。
“久客乡园梦,怀人落日吟”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在外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落日的意象又增添了几分伤感。最后两句“共怜他夜月,尊酒不同斟”回归到此时此刻,尽管同在一处,彼此却无法共饮,暗示了离别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珍惜,也有对故乡的怀念,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友谊与家园的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暝色下庭阴:描绘了傍晚的宁静与阴郁的庭院,暗示着即将离别的氛围。
- 移觞傍竹林:诗人将酒杯移至竹林旁,表现出在自然环境中与朋友一同饮酒的惬意。
- 别离不在远:强调离别的心情常常比距离更为深刻。
- 去住总关心:不论是离开还是留下,心中始终牵挂着彼此。
- 久客乡园梦:长时间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 怀人落日吟:在落日的余晖中思念他人,表现出思乡的情感。
- 共怜他夜月:大家都在同一片夜空下,感受着同样的月色。
- 尊酒不同斟:尽管共赏明月,却无法同饮,体现了离别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移觞傍竹林”与“别离不在远”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夜色、竹林、落日、明月等意象,构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 比喻:将离别比作不相同的酒斟,隐喻着难以共享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游子心中对亲情、友情的深切感悟,展现了古代文人特有的细腻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暝色:象征着忧愁与离别。
- 竹林:象征清雅与宁静,代表友情的纯净与高尚。
- 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明月:象征思念与团聚,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移觞傍竹林”表示了什么?
- A. 饮酒的地方
- B. 竹子的数量
- C. 诗人的心情
-
“别离不在远”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离别的距离
- B. 心中牵挂
- C. 对朋友的冷漠
-
诗中提到的“尊酒不同斟”意味着什么?
- A. 同时饮酒
- B. 难以共享的情感
- C. 酒量不同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离别的情感。
- 李白的《月下独酌》:探讨孤独与思念。
诗词对比:
李之世的《苏汝载山房同韩孟郁杨亦琳刘觐国话别》与王维的《送别》均以离别为主题,但李之世更注重描绘与友人的情感联系,而王维则表达了更为广泛的离愁别绪,反映了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之世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