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威入骨千峰雪,
怒气冲人万窍风。
衲被蒙头初睡醒,
不知身在寂寥中。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气息刺骨,山上的雪覆盖成千上万的峰峦;
狂风怒吼,似乎要冲破人的耳窍。
僧人刚从被子里醒来,
却不知道自己身处于这寂静的山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威:寒冷的威势,形容寒冷的气息非常强烈。
- 入骨:渗透到骨头里,形容寒冷非常彻骨。
- 千峰雪:形容山峰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 怒气冲人:形容风势汹涌,似乎要冲击到人身上。
- 衲被:僧人使用的被子。
- 蒙头:遮住头部,指在被子里。
- 寂寥:孤独、静谧。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反映了隐士生活的孤独与自然环境的严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憨山大师(公元1540年-1623年),明代著名禅宗僧人和诗人,以其对禅宗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诗词才华而著称。他的诗作往往蕴含哲理,展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内心的宁静。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山居生活中,表现了诗人在孤寂的山中生活时的感受,渗透着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思考。诗中描绘了寒冷的冬日,表现了自然环境的严酷,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冬山的严寒和僧人的宁静,表现出一种深邃的禅意。开头两句通过对寒冷和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冷峻的自然氛围,令人感受到冬日的刺骨寒风和白雪的压迫感,生动地展现出山居的艰辛。而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独白,表现出僧人在这种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孤独。他在被子中醒来,虽身处这样的寒冷中,却不为外界的喧嚣所扰,反而沉浸在一种深刻的寂静之中,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的威严与内心的安宁,揭示了隐居生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我的认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威入骨千峰雪:强调了山中寒冷的气息,雪的覆盖使得环境更加凛冽;“入骨”表现出寒冷的极端程度。
- 怒气冲人万窍风:描绘了狂风的猛烈,似乎要冲击到人的耳朵,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官体验。
- 衲被蒙头初睡醒:转入个人的体验,僧人刚醒来,显示出一种朦胧的状态。
- 不知身在寂寥中:诗人在这种静谧中迷失了自我,感受到一种孤独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威入骨”和“怒气冲人”,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夸张:如“千峰雪”和“万窍风”,强调了自然的壮丽与威严。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隐士对自然严酷环境的感受,以及在这种环境中达到的内心宁静,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与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威:象征自然的威严与不可抗拒的力量。
- 千峰雪:代表着自然的纯洁与冷酷。
- 怒气:象征着外界的干扰与冲击。
- 衲被:象征僧人的安宁与内心的归宿。
- 寂寥:象征孤独与内心的平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寒威入骨”形容什么?
- A. 温暖的阳光
- B. 刺骨的寒冷
- C. 春风拂面
- D. 夏日炎炎
-
诗人醒来时感到什么?
- A. 热闹
- B. 寂静
- C. 恐慌
- D. 疲惫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憨山的《山居》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山居生活,但前者更强调寒冷的自然环境与内心的宁静,后者则更多地传达了秋天的宁静与和谐美感。两者在意象上各有特点,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哲学与情感倾向。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憨山大师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