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月少雨无雷连日方闻之》
时间: 2025-01-04 09:19: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经月少雨无雷连日方闻之
—— 韩淲 〔宋代〕
白话文翻译:
经过一个月的少雨,没有雷声,连续几天才听到一些雷声。
风把浓厚的云彩带来,闪电瞬间划破天空。
天边闪烁的光亮,像是横穿屋顶而去,
地面上沉重的雨水,从屋檐倾泻而下。
海浪在阳光下闪烁,像琼瑶一样破碎,
声响震撼了山林,翠绿的树木重重叠叠。
炎热的气息回归,梅花的香气滋润着大地,
老农不再担心田里的菜蔬了。
注释:
- 经月:经过一个月。
- 无雷:没有雷声。
- 电倏开:闪电瞬间亮起。
- 荧荧:闪烁的样子。
- 殷殷:形容雨声沉重。
- 浪明潮海:海面波浪在阳光下闪亮。
- 琼瑶:比喻美好的东西,这里指海水的波光。
- 声撼:声响震动。
- 暑气便回:炎热的气息又回来了。
- 梅气润:梅花的香气滋润着大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典故,但从整体来看,反映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与自然变化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淲,字景良,号文宰,南宋诗人,作品主要以描写自然风光和农村生活为主,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对雨水的期待以及雨后自然景象的生动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月没有雷声的天气,突显了自然界的变化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开篇“经月少雨无雷”,通过简洁的叙述勾勒出干旱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焦急的氛围。接着,诗人描写风带来的浓云和闪电,反映了即将来临的雨水,表现出一种期待感。
“天尽荧荧横屋去,地高殷殷下檐来”,描绘了雨水从天空流淌到地面的景象,音韵的对仗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给人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接下来的两句,借助海浪与山林的描写,传达出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动感,表现出自然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以“暑气便回梅气润”结束,展现了雨水带来的生机与希望,老农的心情也从忧虑转为轻松,体现出农业社会人们对自然变迁的敏感与依赖。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雨阴经月未闻雷:经过一个多月的阴雨天气,没有听到雷声,暗示着干旱的苦闷。
- 风驾浓云电倏开:风驱动着浓厚的云层,闪电瞬间划破天空,预示着暴雨即将来临。
- 天尽荧荧横屋去:天空中闪烁的光线仿佛横穿屋顶,表现出闪电的别样风姿。
- 地高殷殷下檐来:雨水倾泻而下,声势浩大,给人以强烈的感觉。
- 浪明潮海琼瑶碎:海浪在阳光下闪烁,像美玉般破碎,形象生动。
- 声撼山林翠碧堆:雨声震动了山林,翠绿的树木重重叠叠,描绘出自然的力量。
- 暑气便回梅气润:炎热的气息回归,梅花的香气滋润着大地,体现出雨后的生机。
- 老农无复虑田莱:老农不再担心田里的作物,表现出对丰收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琼瑶”比喻海浪的闪光,增添了诗的美感。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如“天尽荧荧,地高殷殷”,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气变化,表达了对雨水的期待和对自然的赞美,反映了农民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展现了对丰收的美好向往。
意象分析:
- 雨:象征生命与希望,代表农民对丰收的期待。
- 雷电:预示着变化与力量,构成自然的动态美。
- 海浪:象征自然的活力与变化,展现了海洋的壮丽。
- 梅气:代表自然的润泽,隐喻着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雨水的期待
- B. 对秋天的描述
- C. 对夜空的描绘
-
“天尽荧荧横屋去”中的“荧荧”是什么意思?
- A. 明亮的样子
- B. 阴暗的样子
- C. 幽静的样子
-
诗中提到的“老农”指的是谁?
- A. 种田的人
- B. 小孩
- C. 商人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雨过天青》——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写雨的诗,但更多是对春雨滋润万物的赞美,表现出一种欣喜的情感。
- 李清照的《雨过天青》:则更侧重于雨后清新的意境,展现了细腻的女性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韩淲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