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永乐殷尧藩明府》

时间: 2025-01-01 11:05:06

古县萧条秋景晚,昔年陶令亦如君。

头巾漉酒临黄菊,

手板支颐向白云。

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

相思不恨书来少,佳句多从阙下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

古县萧条秋景晚,
昔年陶令亦如君。
头巾漉酒临黄菊,
手板支颐向白云。
百里岂能容骥足,
九霄终自别鸡群。
相思不恨书来少,
佳句多从阙下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古老县城的萧条秋景,正如古代陶渊明那样的隐士。在这个凉爽的黄菊时节,我头戴头巾,饮酒赏菊,手肘支撑着头,仰望着白云。百里之内,又岂能容得下千里骏马的奔腾,九天之上,终究是离开了鸡群。相思之情不怪书信来得少,佳句多是从宫阙之下听闻。

注释

  • 古县:指古老的县城,暗示历史的沉淀。
  • 陶令:指陶渊明,东晋著名的隐士,推崇自然与隐逸生活。
  • 头巾漉酒:形象地描绘出诗人饮酒的情景,头巾是古代饮酒时常见的装束,漉酒意指饮酒的悠闲。
  • 支颐:手肘撑着头,表现出思考或惬意的姿态。
  • 百里岂能容骥足:比喻广阔的天地中,优秀的人物难以被小地方所包容。
  • 九霄:指高空,象征着理想或志向。
  • 阙下:指皇宫,暗示诗人对时事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雍陶,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在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中,借景抒怀,寄托了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雍陶的《寄永乐殷尧藩明府》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作。整首诗以古县的秋景为引子,通过描绘个人的饮酒赏菊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前两联的景物描写,在营造萧条秋景的同时,唤起了陶渊明式的隐逸情怀。头巾与酒的意象,交织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诗人对简单而宁静生活的向往。

后两联则转向哲理思考,隐喻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世俗束缚的超脱。百里之内的骏马不能被包容,强调了优秀人才在小地方的无奈和不屈。而“相思不恨书来少”,则体现出即便书信稀少,友谊依旧坚固。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古县萧条秋景晚” 描绘了一个古老县城的秋天,景象显得萧条。
    • “昔年陶令亦如君” 用陶渊明作比,引出对友人的思念。
    • “头巾漉酒临黄菊” 形象地呈现出诗人饮酒的闲适场景。
    • “手板支颐向白云” 表达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状态。
    • “百里岂能容骥足” 形象地说明优秀人才难以被小地方包容。
    • “九霄终自别鸡群” 表达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 “相思不恨书来少” 强调对友人思念的情感。
    • “佳句多从阙下闻” 说明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友人作品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百里岂能容骥足”,用骏马比喻优秀人才。
    • 对仗:“头巾漉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 古县:象征历史与沉淀。
  • 黄菊:代表秋天的萧瑟与美丽。
  • 骥足:象征优秀与卓越。
  • 白云:象征自由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陶令”是谁的代称?

    • A. 陶渊明
    • B. 李白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百里岂能容骥足”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人才难以被小地方所包容
    • B. 自然风光的美丽
    • C. 友谊的珍贵
    • D. 对生活的无奈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情感?

    • A. 爱情
    • B. 友情
    • C. 思乡
    • D. 追求理想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雍陶和陶渊明的作品,可以发现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雍陶在友谊的主题上更为突出。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