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 其五》

时间: 2025-01-14 14:58:43

摩碑临积水,折竹杖危坡。

不向山中住,宁知幽处多。

雪埋孤衲笠,风乱老渔蓑。

荒率存真意,余心不厌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摩碑临积水,折竹杖危坡。
不向山中住,宁知幽处多。
雪埋孤衲笠,风乱老渔蓑。
荒率存真意,余心不厌过。

白话文翻译:

在积水旁摩挲碑文,折断了竹杖在陡坡上。
不愿住在山中,怎么能知道幽静之处的多么丰富?
雪埋下孤独的僧帽,风吹乱了老渔夫的蓑衣。
荒凉的景象中保留着真实的意趣,我的心不厌倦这种生活。

注释:

  • 摩碑:摩挲碑文,指用手轻轻摩擦碑石上的文字,表示对古迹的怀念或敬仰。
  • 积水:指积蓄的水,可能是池塘或小溪。
  • 竹杖:用竹子制成的拐杖,代表行走的工具。
  • 危坡:陡峭的坡度,形容地势险峻。
  • 幽处:指幽静的地方。
  • 孤衲笠:孤独的僧帽,象征隐逸者或高僧。
  • 老渔蓑:老渔夫的蓑衣,代表渔夫的生活和艰辛。
  • 荒率:荒凉的状态,但仍然保持真诚的意趣。
  • 余心:我的心,指内心的感受和态度。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涉及到隐逸生活的意象,如“孤衲笠”与古代隐士的形象相呼应,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浚,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杜浚游历焦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的感悟与对隐逸生活的思考。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向往一种超脱现实的生活。

诗歌鉴赏:

《焦山 其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与内心的哲思。诗的开头“摩碑临积水,折竹杖危坡”,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显险峻的自然环境,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依恋。接下来的“不向山中住,宁知幽处多”表明诗人不愿意被世俗的繁华所困,而是向往那些幽静之地的丰富内涵,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

“雪埋孤衲笠,风乱老渔蓑”中,雪与风的意象不仅增强了自然的萧瑟感,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孤独的僧帽和老渔夫的蓑衣,分别象征着隐者与劳动者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这两种生活的尊重与向往。

最后一句“荒率存真意,余心不厌过”,诗人表达了对荒凉景象中真实意趣的珍惜,显示出他虽身处艰苦环境却依然心怀宁静与满足的哲学思考。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的交织,传达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摩碑临积水:描述诗人在水边轻抚碑文,传达一种对古迹的敬仰。
  2. 折竹杖危坡:在陡峭的坡上折断了杖,表现出自然环境的艰险。
  3. 不向山中住:不愿意在山中停留,暗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4. 宁知幽处多:若不探索,怎能知幽静之处的丰富。
  5. 雪埋孤衲笠:雪覆盖着孤独的僧帽,体现出隐逸生活的清冷。
  6. 风乱老渔蓑:风把老渔夫的蓑衣弄乱,象征生活的无常与艰辛。
  7. 荒率存真意:荒凉中保留真实的意趣,强调内心的真实感受。
  8. 余心不厌过:我的心并不厌倦这种生活,展现出一种满足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孤衲笠”与“老渔蓑”,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雪、风等自然元素的运用,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 隐喻:通过自然景象隐喻人生哲学,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艰苦环境中寻找真实与内心宁静的哲思。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反映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摩碑:象征对历史的敬仰与思考。
  • 积水:代表静谧与深邃。
  • :象征孤独与清冷。
  • :象征生活的变迁与无常。
  • 荒率:象征内心的真实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摩碑临积水”中的“摩碑”是什么意思? A. 清理碑文
    B. 抚摸碑文
    C. 刻写碑文
    D. 观察碑文

  2. 诗中提到的“孤衲笠”象征了什么? A. 隐士的生活
    B. 渔夫的生活
    C. 诗人的生活
    D. 时代的变迁

  3. 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追求名利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
    C.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1.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与隐逸生活,表达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淡泊情怀。
  2.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在历史与自然的交融中,展现诗人的豪情与对过往的思索。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杜浚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分析》
  • 《古诗词的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