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

时间: 2025-01-08 22:31:50

君不见河边草。

冬时枯死春满道。

君不见城上日。

今暝没尽去。

明朝复更出。

今我何时当然得。

一去永灭入黄泉。

人生苦多欢乐少。

意气敷腴在盛年。

且愿得志数相就。

床头恒有沽酒钱。

功名竹帛非我事。

存亡贵贱付皇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拟行路难
鲍照 〔南北朝〕

君不见河边草,
冬时枯死春满道。
君不见城上日,
今暝没尽去,
明朝复更出。
今我何时当然得,
一去永灭入黄泉。
人生苦多欢乐少,
意气敷腴在盛年。
且愿得志数相就,
床头恒有沽酒钱。
功名竹帛非我事,
存亡贵贱付皇天。

白话文翻译:

你难道没有看到河边的草吗?
冬天时它枯死了,春天又满地都是。
你难道没有看到城上的太阳吗?
今天晚上它落下去,明天又会重新升起。
而我何时能如愿以偿呢?
一旦离去就永远消失在黄泉之下。
人生苦多而欢乐少,
意气风发正值盛年。
我只希望能够实现志向,
床头总有酒钱可以买酒。
功名利禄与我无关,
生死富贵都交给天命。

注释:

  • 河边草:指生长在河边的草,象征生命的轮回。
  • 黄泉:古代传说中的阴间,代表死亡。
  • 沽酒:买酒的意思,常用于表达对生活享乐的追求。
  • 竹帛:古代书写材料,意指功名利禄。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黄泉”出自古代对阴间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生死的思考。同时,诗中提到的“功名竹帛”也可追溯到古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诗风著称,常常在诗中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鲍照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阶段,体现了他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与士人处境的复杂。

诗歌鉴赏:

《拟行路难》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鲍照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理想难求的无奈。诗的开头以“君不见”引出河边草和城上日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周期性与生命的脆弱。冬天的枯死与春天的复苏,暗示着人生的起伏与无常。诗人对此感到深刻的忧虑,尤其是“今我何时当然得”的疑问,表现了他对理想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失望。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用“人生苦多欢乐少”概括了人生的真谛,表达了对快乐的渴望与对苦难的感慨。接着,他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并提到“床头恒有沽酒钱”,展现了他对生活享乐的向往。最后,诗人表明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强调生死与富贵都要顺应天命。

整首诗情感真挚,思考深邃,展现了鲍照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对命运的哲学思考,是一首值得深入品味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君不见河边草:引入自然景象,暗示生命的轮回。
  2. 冬时枯死春满道:对比冬春的变化,象征生命的无常。
  3. 君不见城上日:再次引入自然现象,隐喻人生的起伏。
  4. 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强调时间的流逝,人生的循环。
  5. 今我何时当然得:表达对理想实现的困惑与渴求。
  6. 一去永灭入黄泉:对死亡的思考,人生的终点。
  7. 人生苦多欢乐少:总结人生的苦乐,现实的无奈。
  8. 意气敷腴在盛年:强调年轻时的豪情壮志。
  9. 且愿得志数相就:希望能实现理想,与命运相契合。
  10. 床头恒有沽酒钱:表达对生活享乐的追求。
  11. 功名竹帛非我事:表明对名利的淡泊。
  12. 存亡贵贱付皇天:强调命运的不可控,顺其自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河边草与人生的变化相类比。
  • 对仗:如“存亡贵贱”,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生的苦难与理想的追求展开,表达了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河边草: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复苏。
  • 城上日: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循环。
  • 黄泉:隐喻死亡和生命的终结。
  • :象征生活的享乐与对快乐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泉”指的是什么? A. 阳间 B. 阴间 C. 天堂 D. 地球

  2. 诗人对“功名竹帛”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无所谓 C. 很重视 D. 绝对反对

  3. “人生苦多欢乐少”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失落 C. 希望 D. 乐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行路难》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李白的《行路难》与鲍照的《拟行路难》都表达了人生的艰难与追求理想的执着,但李白的风格更加豪放,情感更加直接,而鲍照则显得更加内敛与沉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
  • 鲍照的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