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古风其五十三
作者: 李白 〔唐代〕
原文展示:
战国何纷纷。
兵戈乱浮云。
赵倚两虎斗。
晋为六卿分。
奸臣欲窃位。
树党自相群。
果然田成子。
一旦杀齐君。
白话文翻译:
战国时期何其纷乱,
战斗与兵戈如浮云般弥漫。
赵国依靠两只猛虎互相争斗,
晋国则分为六个卿相各自为政。
奸臣图谋篡位,
结党营私自相勾结。
果然,田成子最终
一夜之间杀掉了齐国的君主。
注释:
- 战国: 指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各国纷争不断。
- 兵戈: 兵器和战争的代称。
- 赵倚两虎斗: 赵国依赖两个强大的势力(如两个权臣或将领)进行斗争。
- 晋为六卿分: 晋国在战国时期分为六个主要的卿相,各自掌权。
- 奸臣: 指那些心怀不轨、图谋不正的臣子。
- 田成子: 田成子是田氏家族的代表,最终篡位的历史人物。
- 齐君: 齐国的国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对自由的追求而闻名,作品多描绘壮阔的山河和奔放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但借用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对权力争斗和政治阴谋的批判。李白所处的唐代同样政局动荡,诗中对历史的借鉴,寓意深刻。
诗歌鉴赏:
李白的《古风其五十三》以战国的历史为背景,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阴暗面。开篇以“战国何纷纷”引出主题,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感和纷争的气氛。接着通过“兵戈乱浮云”描绘出战争带来的混乱局面,仿佛战争的阴影弥漫在天空之中。
“赵倚两虎斗”不仅展现了赵国的内政斗争,也隐喻了各国之间的权力游戏。而“晋为六卿分”则描述了晋国的分裂,暗示了权力的分割如何导致国家的衰弱。接下来,李白提到的“奸臣欲窃位”,直接指出了政治中的阴暗势力,揭示了那些图谋私利的人的狡诈。
“果然田成子。一旦杀齐君”则是对历史事件的直接叙述,田成子的篡位行动在短短一夜之间完成,突显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和突发性。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现了李白对权力的深刻认识与批判,反映了他对正义与道德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战国何纷纷”:引入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
- “兵戈乱浮云”:以“浮云”比喻战争的无常和不断变化。
- “赵倚两虎斗”:暗指赵国的权臣斗争。
- “晋为六卿分”:表现晋国的内部分裂。
- “奸臣欲窃位”:揭露奸臣的阴险图谋。
- “树党自相群”:描述权臣之间的勾结和联合。
- “果然田成子”:提到田成子的篡位事件。
- “一旦杀齐君”:强调事件的突然和决绝。
修辞手法:
- 比喻: “兵戈乱浮云”将战争比作浮云,生动形象。
- 对仗: 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国时期的权力斗争,揭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与阴暗,表达了对权臣阴谋的愤慨与对正义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战国: 象征混乱与纷争。
- 兵戈: 战争与冲突的代名词。
- 虎斗: 暗喻权臣之间的激烈斗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奸臣”是指什么? A. 忠臣
B. 心怀不轨的臣子
C. 普通百姓
D. 外国使者 -
“赵倚两虎斗”中“虎”指代什么? A. 老虎
B. 权臣或强势势力
C. 士兵
D. 战车 -
该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田园风光
B. 权力斗争与阴谋
C. 爱情
D. 友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白居易的《长恨歌》
诗词对比: 李白的《古风其五十三》与杜甫的《兵车行》均表现了战乱带来的痛苦,但李白更注重历史的反思和对权力的批判,而杜甫则侧重于民众在战争中的苦难。两者风格各异,但都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