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正月十七日,孙守约观残灯。是夕灯火甚盛,而雪消雨作)》
时间: 2025-01-05 10:30:48意思解释
减字木兰花(正月十七日,孙守约观残灯)
作者: 毛滂 〔宋代〕
原文展示
暖风吹雪。洗尽碧阶今夜月。试觅云英。更就蓝桥借月明。从教不借。自有使君家不夜。谁道由天。光景随人特地妍。
白话文翻译
暖风吹拂着飘落的雪花,今夜的月光洗净了碧绿的台阶。我试着寻找那云中的花影,干脆就在蓝色的桥上借来明亮的月光。即便不借用月光,也有主人家里灯火通明。谁说这是天意?光景随人而不同,尤显得特别美好。
注释
- 暖风: 温暖的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碧阶: 碧绿的台阶,暗指清雅的环境。
- 云英: 指云中的花影,象征美好的事物。
- 蓝桥: 可能指蓝色的桥,象征浪漫与美景。
- 使君家: 指有名望的人家,暗示富贵与温暖的氛围。
- 光景: 光阴与景色,反映生活的美好与变化。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提到的“蓝桥”与“使君”可引申为古代文人雅集、赏月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子美,号云白,宋代词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员,因其词风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正月十七日,适逢佳节,灯火辉煌,雪后初晴,诗人通过描写灯火与雪景的对比,表达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与对生活美好的感悟。
诗歌鉴赏
整首诗呈现了一种温馨与浪漫的氛围。诗人利用暖风与雪的意象,塑造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夜晚景象。暖风吹雪的画面,既反映了自然的变化,又寓意着生活的美好。接着,诗人提到“洗尽碧阶今夜月”,通过月光的洗礼,将宁静的环境与温暖的氛围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诗意的画面。
“试觅云英”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寻,结合“更就蓝桥借月明”,传达出一种对浪漫情怀的渴望。尤其“自有使君家不夜”,让人感受到那种温暖的陪伴和不夜的热闹气氛,突显出诗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最后一句“谁道由天,光景随人特地妍”则深化了诗的主题,强调了人自身的主观意识与生活的美好,不再单纯地依赖于外界的环境,而是强调了内心的感受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暖风吹雪: 描绘了春天的到来,暖风将雪花吹落,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洗尽碧阶今夜月: 月光照耀下的台阶显得更加清新,象征着纯净的心境。
- 试觅云英: 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寻,暗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更就蓝桥借月明: 通过蓝桥借月,展现出一种浪漫而诗意的场景。
- 从教不借: 诗人自信,即便不借用月光,依然有美好的光景。
- 自有使君家不夜: 强调人际关系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
- 谁道由天: 质疑自然因果,强调人对生活的主观感知。
- 光景随人特地妍: 生活的美好在于内心的感受和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月光比作美好事物的象征。
- 拟人: 将光景赋予人性,强调个人的感知。
- 对仗: 诗中使用平仄相对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温暖,强调了人对生活的主观感受与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暖风: 代表春天,象征温暖与希望。
- 雪: 代表冬季,象征纯净与过去。
- 月: 代表浪漫与思念。
- 桥: 代表连接与情感的交流。
- 灯火: 代表温暖与热闹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毛滂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蓝桥”象征什么?
- A. 贫困
- B. 浪漫
- C. 战争
- D. 悲伤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对生活的热爱
- C. 对战争的厌恶
- D. 对离别的惋惜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元好问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杨洪基
诗词对比:
- 毛滂的《减字木兰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毛滂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流露。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毛滂研究》
以上内容全面解析了毛滂的《减字木兰花》,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