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三日纲庵携酌于元大竹林避暑以敬修韵赠纲庵》

时间: 2025-01-04 09:50:12

黄尘道上绝行车,避暑时来野水涯。

簟展南州徐稚榻,樽开北海邺侯家。

风情未老歌桃叶,儿子将看折桂花。

更向东邻寻乐事,竹林深处最清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尘道上绝行车,避暑时来野水涯。
簟展南州徐稚榻,樽开北海邺侯家。
风情未老歌桃叶,儿子将看折桂花。
更向东邻寻乐事,竹林深处最清华。

白话文翻译:

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已经没有了行车的声音,
避暑时节,我来到这野外的水边。
席子铺开在南方的徐稚榻上,酒樽开启在北海的邺侯家。
风情尚在,依旧唱着桃叶的歌,
我的儿子将要去看那折桂的花。
更向东边的邻居寻觅乐趣,
竹林深处最是清幽华美。

注释:

  • 黄尘道:指尘土飞扬的道路,象征着炎热与喧嚣。
  • 绝行车:没有车辆经过,表示环境宁静。
  • :竹席,古代用来坐卧的草席。
  • :酒樽,盛酒的器具。
  • 邺侯:邺城的侯爵,指的是有身份地位的人。
  • 桃叶:桃树的叶子,常用于诗歌中象征青春和美好。
  • 折桂花:指的是获得功名,古代科举考试中“桂”象征成功。
  • 清华:指幽静优雅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绪(约1568-?),明代诗人,字子明,号扬风,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博学,诗才卓越,常与友人吟咏作诗,喜爱山水田园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夏季,作者携友人到竹林避暑,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清幽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避暑的场景和悠闲的生活,体现了对友谊、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避暑的悠闲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开头两句“黄尘道上绝行车,避暑时来野水涯”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夏日,诗人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野外的水边,享受自然的清凉。接着,诗人用“簟展南州徐稚榻,樽开北海邺侯家”表现了悠闲的生活方式,铺开竹席,畅饮美酒,体现了对生活的享受与惬意。

中间的“风情未老歌桃叶,儿子将看折桂花”则表现出一种传承和希望,诗人不仅享受当下的美好,也在期待下一代的成长与成就。最后一句“更向东邻寻乐事,竹林深处最清华”,更是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推向高潮,竹林深处的宁静与美丽正是诗人向往的理想生活。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一种“逃离尘世,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从而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尘道上绝行车:描绘出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没有车行的宁静,反映出避暑时的安静。
  • 避暑时来野水涯:说明诗人选择在炎热的夏季去野外的水边避暑,展现出一种与自然亲密的生活方式。
  • 簟展南州徐稚榻:提到在南方的徐稚榻上铺开竹席,显现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 樽开北海邺侯家:暗示在北海的邺侯家中开酒,象征着交游与饮酒的乐趣。
  • 风情未老歌桃叶:即使年华渐老,依然能唱歌,表明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儿子将看折桂花:表达了对下一代未来的期许与美好祝愿。
  • 更向东邻寻乐事:表示继续寻求乐趣,生活不止于此。
  • 竹林深处最清华:强调竹林的幽静与美丽,也是诗人理想的精神家园。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簟展南州”与“樽开北海”,形成对称的结构,使整首诗更具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生活情趣紧密结合,展现诗人对自然的感知与热爱。
  • 拟人:如“风情未老”,赋予风情以人的特性,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友谊和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追求清幽、宁静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传递出对下一代的期望与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尘:象征喧嚣与繁忙。
  • 野水:代表自然与宁静。
  • :象征舒适与闲适。
  • :象征饮酒作乐的生活。
  • 桃叶:象征青春与美好。
  • 桂花:象征成功与希望。
  • 竹林:象征清幽与雅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尘道”指的是什么?

    • A. 安静的山坡
    • B. 尘土飞扬的道路
    • C. 清澈的河流
  2. “簟展南州徐稚榻”中的“簟”是什么意思?

    • A. 书本
    • B. 竹席
    • C. 酒樽
  3. “儿子将看折桂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生活的厌倦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自然的美,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李白《将进酒》:虽然主题侧重于饮酒作乐,但同样体现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