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重午作》
时间: 2025-01-08 02:26: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诵招魂招屈平,只应沉恨隔浮萍。
著骚直以尸为谏,亡楚如何醉不醒。
像虎空悬殊青艾束,辟兵难望彩丝灵。
灵凭君一激沅湘水,净洗中原血铠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屈原的哀悼,诗人高声吟诵招魂之词,只能感受到深深的怨恨隔在浮萍之间。屈原的《离骚》如同尸体在为国谏言,失去楚国的他又如何能从醉梦中醒来?就像空中悬挂的虎符,青艾束手无策,想要辟兵却难以看到彩丝的灵气。唯有激荡沅湘的水,才能洗净中原的血腥铠甲。
注释:
- 招魂: 祭祀时用来召唤亡灵的仪式。
- 屈平: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诗人,以《离骚》闻名。
- 沉恨: 深重的怨恨。
- 浮萍: 水面上漂浮的植物,象征浮躁和无根。
- 著骚: 指《离骚》,是一种长篇抒情诗。
- 亡楚: 指楚国的灭亡。
- 青艾: 青色的艾草,古时常用作祭祀。
- 辟兵: 召集军队。
- 沅湘水: 指沅水和湘水,均为长江支流,屈原的故乡。
典故解析:
- 屈原: 代表忠诚和爱国的典型,因楚国灭亡而投江自尽,成为悲剧英雄。
- 《离骚》: 这首诗的灵感源于屈原的《离骚》,表达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汝回,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著称。他的诗多以历史为背景,表达对家国的忧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屈原的怀念,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焦虑。
诗歌鉴赏:
这首《西湖重午作》以屈原为主题,通过对其生平和遭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开篇提到“高诵招魂招屈平”,不仅体现出对屈原的祭奠,更蕴含着对历史的追思。诗中“沉恨隔浮萍”,恰如其分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感受到历史的无情与现实的冰冷。
接下来的“著骚直以尸为谏”,则将屈原的《离骚》视为对国家的警示,但同时又感叹亡国的痛苦,使得这一切都显得无比悲壮。诗人用“像虎空悬殊青艾束”来比喻无力的抵抗,表达出对于国家沦陷的惋惜与无奈。最后两句,诗人希望借助沅湘之水洗净中原的血腥,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
整首诗情感深厚,意象丰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的情感宣泄,体现了诗人在面对国破家亡时的愤懑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高诵招魂招屈平”:高声吟诵招魂之词以悼念屈原。
- “只应沉恨隔浮萍”:只能感受到深重的怨恨与无奈。
- “著骚直以尸为谏”:屈原的作品如同尸体在为国谏言。
- “亡楚如何醉不醒”:失去楚国的屈原又如何能够从梦中醒来?
- “像虎空悬殊青艾束”:比喻无力的抵抗,好似空中的虎符。
- “辟兵难望彩丝灵”:想要召集军队却难以看到希望。
- “灵凭君一激沅湘水”:激荡沅湘的水来洗净历史的血腥。
- “净洗中原血铠腥”:希望能洗净中原的战争与屈辱。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像虎空悬殊青艾束”,形象地描绘出无力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屈原的怀念,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意象分析:
- 屈原:象征忠诚与正直,代表着对国家的无私奉献。
- 浮萍:象征无根的漂泊,暗示着人们在动荡时代的无奈。
- 沅湘水:代表着希望与洗净历史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诵招魂招屈平”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愉快
- B. 哀悼
- C. 愤怒
-
“著骚直以尸为谏”指的是什么?
- A. 屈原的《离骚》作为警示
- B. 一种祭祀方式
- C. 战争的象征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 B. 对家国的忧虑与反思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探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的作品,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离骚》与《西湖重午作》的比较:
- 主题上都涉及忠诚与忧国,但《离骚》更为个人化,而《西湖重午作》则更为历史化,表现出浓厚的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屈原与楚辞研究》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