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时间: 2025-01-04 07:45:51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句
作者: 张祜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万国见清道,一身成白头。上令狐相公。以下见纪事此地荣辱盛,岂宜山中人。秋晚椿儿绕树春园里,桂子寻花夜月中。见桂苑丛谈一身扶杖二儿随。见野客丛谈夏雨莲苞破,秋风桂子凋。题天竺寺。以下并见海录碎事杜鹃花发杜鹃叫,乌臼花生乌臼啼。茶风无奈笔,酒秃不胜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万国皆知的清明之道,诗人自己却已白发苍苍。上面提到的令狐相公,下面记录的都是此地的荣辱盛衰,难道山中人可以置身事外?秋天的傍晚,椿树缠绕着花园,春天的园中,桂花在夜月下盛开。看到桂苑中的谈话,我身边扶杖的儿子陪伴着。看到野外的客人谈论夏雨,莲花的嫩苞已破,秋风中桂花也凋谢。题写于天竺寺,并记录下海边的琐事,杜鹃花盛开时杜鹃鸟啼叫,乌臼花盛开时乌臼鸟鸣叫。茶香随风而来,笔墨也难以追赶,酒醉后无奈地放下簪子。
注释:
- 清道:指清明的政治或道德。
- 令狐相公:可能指代某位名人,具体身份可追溯。
- 荣辱盛衰:指一个地方的荣华与耻辱,繁荣与衰落。
- 椿儿、桂子:分别指椿树和桂花,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 乌臼:是一种植物,花开时有鸟叫,描绘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社会的繁荣、政治清明有密切关系,同时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眷恋。
诗歌鉴赏:
张祜的《句》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融合了政治与个人的思考。诗中“万国见清道”一句,开篇即引入了国家的清明治理,表明作者对政治理想的追求。接下来的“白头”则体现出诗人自身的无奈与苍老,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描绘身边的自然景象,例如秋晚的椿树、春园的桂花,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视角转向社会与自然的对话,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尤其是对杜鹃与乌臼的描写,映衬了生活的真实与自然的美好。最后一句提到“茶风无奈笔,酒秃不胜簪”,表达了诗人在品茶、饮酒时的失落与无奈,更加深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政治思考,展现了张祜的艺术才华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国见清道:反映了国家的治理理想。
- 一身成白头:诗人感慨自己已苍老。
- 岂宜山中人:表明对外界的关注与不满。
- 秋晚椿儿:描绘秋天的景色,带有思乡情。
- 见桂苑丛谈:表达与家人间的温情及日常生活。
- 见野客丛谈:描绘乡野人情,反映生活的多样性。
- 茶风无奈笔:即使有美酒佳茶,也难掩内心的空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桂子寻花夜月中”,展现了对称美感。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境遇相结合,深化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政治清明的期盼、对人生无奈的感慨,同时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桂子:象征着高洁与美好。
- 椿儿:代表生命的延续与生生不息。
- 杜鹃:寓意对逝去光阴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道”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政治理想
- C) 个人情感
- D) 社会风气
-
诗人提到的“白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青春的怀念
- C) 对自身衰老的感慨
-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 B) 政治理想
- C) 对自身衰老的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张祜与王维的作品均描绘了自然景色,王维的诗更侧重于山水的静谧,而张祜则通过细腻的人生感悟,展现了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唐代诗人研究》
此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张祜的《句》,并通过多层次的解读,感受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