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首座大师因顿公省觐苕上适家难事后返栖贤久未入岭速之以诗》

时间: 2025-01-02 22:25:39

伤心如悯物,瘗骨亦头陀。

谁识栾鲂泪,来沾孔氏窠。

三山云掩尽,五岭雁频过。

不慰良师友,郁陶其奈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伤心如悯物,瘗骨亦头陀。
谁识栾鲂泪,来沾孔氏窠。
三山云掩尽,五岭雁频过。
不慰良师友,郁陶其奈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身边事物的深切悲哀,像是对待悲伤的物件一样,甚至连埋骨之地也如同苦行僧一般孤独。谁能理解栾鲂的泪水,前来沾湿孔子的书房呢?三座高山的云雾遮蔽,五岭的鸿雁频繁飞过。这些都无法安慰我这位良师益友,我该如何面对这份郁闷和无法言说的悲伤呢?

注释

  • 伤心如悯物:形容内心伤感,像怜悯的物件一样。
  • 瘗骨:埋葬尸骨。
  • 头陀:指的是苦行僧,表示孤独、艰苦。
  • 栾鲂:古代人物,因其悲痛而流泪。
  • 孔氏窠:指孔子的学问之地,象征着理想和文化的殿堂。
  • 三山:泛指高山,代表远方的阻隔。
  • 五岭:指岭南地区,象征着旅途的艰辛。
  • 良师友:指珍贵的师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今沼,明代高僧,以诗名世,常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及对友人的怀念。其作品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因家中难事而感到忧伤、愁苦的时期,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伤感的情绪为主线,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首句“伤心如悯物”,开篇即以强烈的感情打动人心,令人感受到诗人心中沉重的悲伤。随后的“瘗骨亦头陀”更是将这种悲伤深化,暗示着无论是身体的归宿还是心灵的孤独,都无法得到解脱。

诗中的意象丰富,三山的云雾与五岭的飞雁,既是对现实环境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心灵的隔离与渴望。而“谁识栾鲂泪,来沾孔氏窠”一句,寓意着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理解的渴望,这种情感的共鸣在古今诗人中常有体现。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展现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与无奈,使人感同身受,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伤心如悯物:开篇以“伤心”引出情感,表达对悲伤事物的同情,暗示诗人的内心痛苦。
  • 瘗骨亦头陀:将埋骨与苦行僧相提并论,表现出一种对苦难的接受和无奈。
  • 谁识栾鲂泪:提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理解的渴望与孤独。
  • 来沾孔氏窠:孔氏的书院象征着知识和智慧,诗人渴望在其中找到慰藉。
  • 三山云掩尽:自然的阻隔象征着心灵的封闭。
  • 五岭雁频过:鸿雁的过往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回归的渴望。
  • 不慰良师友:尽管有师友的陪伴,但仍感到内心的空虚。
  • 郁陶其奈何:最后以无奈收尾,表达了对现状的无力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伤心如悯物”表达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三山云掩尽,五岭雁频过”展现了诗的对称美。
  • 提问: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增加了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朋友的怀念,以及对内心孤独的深刻体验,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出一种深沉而无奈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山:象征阻隔,暗示诗人心灵的封闭与孤独。
  • 五岭:意味着旅途的艰辛与对归属的渴望。
  • 栾鲂泪:代表对故人深切的怀念和情感的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伤心如悯物”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伤感
    • C. 愤怒
    • D. 疑惑
  2. “三山云掩尽”中的“三山”象征什么?

    • A. 朋友
    • B. 障碍
    • C. 财富
    • D. 知识
  3. 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喜
    • B. 无奈
    • C. 愤怒
    • D. 幸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偏向于甜美的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则在伤感中更增添了对家人的深切关怀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选集》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