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卧薪终夜泣孤臣,落月飞霜几度春。能使姑苏聚麋鹿,谁知却是浣纱人。
白话文翻译:
整夜卧薪,泪洒孤臣,落月映照,飞霜几度春回。谁能让姑苏聚集麋鹿,谁又能知道她其实是浣纱的女子。
注释:
- 卧薪:指为了报仇而忍受艰辛,源于“卧薪尝胆”的典故。
- 孤臣:指孤独的臣子,通常暗指忠臣。
- 落月:指月亮落下,暗示夜晚的凄凉。
- 飞霜:指霜降,象征寒冷的季节。
- 姑苏:指苏州,著名的城市,以美丽的自然景观著称。
- 聚麋鹿:指聚集麋鹿,象征着富饶的自然环境。
- 浣纱人:指在河边洗纱的女子,暗指诗中的女主角。
典故解析:
- 卧薪尝胆:这个典故来源于春秋时期,讲述了越王勾践为了报仇而忍受艰辛的故事,寓意着忍耐与决心。
- 姑苏:苏州因其柔美的水乡风光而著名,常被诗人用来象征美丽的自然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号晦庵,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雄浑,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怀。
创作背景:
“浣纱女”系列诗作反映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此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用浣纱女子的形象寄托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浣纱女 其二》是一首情感深邃、意象丰富的诗作。诗中通过“卧薪终夜泣孤臣”开篇,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悲痛和孤独。这里的“孤臣”不仅指个人的孤独,也象征着对国家和理想的失落与渴望。接着,诗人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利用“落月”和“飞霜”构建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这种意境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最后一句“能使姑苏聚麋鹿,谁知却是浣纱人”则是诗的高潮,表现了浣纱女子的非凡之处和她所承载的社会期望。她的身份虽低微,却蕴含着能聚集自然之美的力量,令人深思。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却在内容上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女性处境的同情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卧薪终夜泣孤臣:夜晚卧在薪柴上,泪流满面,体现了孤独和悲伤。
- 落月飞霜几度春:落月映照下,霜冷如新,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悲凉的感觉。
- 能使姑苏聚麋鹿:指能够让美丽的姑苏聚集麋鹿,象征着美好的自然与繁荣。
- 谁知却是浣纱人:最终揭示出浣纱女子的真实身份,反讽她的伟大与普通的对比。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孤臣的泪水比作夜晚的落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意象:用“落月”和“飞霜”构建出一种清冷和孤独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浣纱女子的形象,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薪:象征着辛苦和忍耐。
- 月:象征孤独与凄凉。
- 霜:象征冷酷与时间的流逝。
- 麋鹿:象征自然的富饶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卧薪终夜泣孤臣”中的“卧薪”意指: A. 忍耐与艰辛 B. 安然入睡 C. 享受生活 D. 旅行
-
“能使姑苏聚麋鹿”中“姑苏”指的是: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个城市 C. 一种动物 D. 一种植物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探讨女性命运和社会背景。
- 李清照的词作,表达女性内心的情感和挣扎。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运用月亮意象,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 杜甫《春望》: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反映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悲痛。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收录多位元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指南》:帮助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