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法华寺 李邕 〔唐代〕 山势转深看更好,岭霞溪雾没楼台。 异时花向阴崖发,远处泉从青壁来。 世界自知千古促,贤愚悉被四时催。 须知此地堪终老,七窍终成一片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山势随着深入变得更加迷人,山岭上的霞光和溪流上的雾气遮掩了楼台。不同季节,花朵在阴暗的崖壁上绽放,远处的泉水从青色的岩壁中涌出。世界自知千古岁月短暂,无论是贤者还是愚者,都被四季的更迭所催促。要知道这个地方适合终老,最终一切都将化为一片灰烬。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势:山的地形和走势。
- 岭霞:山岭上的霞光。
- 溪雾:溪流上的雾气。
- 阴崖:阴暗的崖壁。
- 青壁:青色的岩壁。
- 千古促:指时间的短暂和历史的快速流逝。
- 四时催:四季的更迭催促着一切。
- 七窍:指人的五官和两个鼻孔,这里比喻人的生命。
- 一片灰:比喻生命的终结和物质的消亡。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和时间流逝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邕是唐代诗人,以其深沉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探讨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游览法华寺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世界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山势、霞光、溪雾、花朵和泉水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深邃而神秘的自然画卷。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通过“世界自知千古促”和“贤愚悉被四时催”这样的句子,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刻认识。最后两句“须知此地堪终老,七窍终成一片灰”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生命终结和物质消亡的哲学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势转深看更好:随着山势的深入,景色变得更加迷人。
- 岭霞溪雾没楼台:山岭上的霞光和溪流上的雾气遮掩了楼台。
- 异时花向阴崖发:不同季节,花朵在阴暗的崖壁上绽放。
- 远处泉从青壁来:远处的泉水从青色的岩壁中涌出。
- 世界自知千古促:世界自知千古岁月短暂。
- 贤愚悉被四时催:无论是贤者还是愚者,都被四季的更迭所催促。
- 须知此地堪终老:要知道这个地方适合终老。
- 七窍终成一片灰:最终一切都将化为一片灰烬。
修辞手法:
- 比喻:“七窍终成一片灰”比喻生命的终结和物质的消亡。
- 拟人:“世界自知千古促”赋予世界以自我认知的能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岭霞溪雾”与“异时花向”等。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短暂和世界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生命终结和物质消亡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势:代表自然的壮丽和深邃。
- 岭霞:象征美丽和神秘。
- 溪雾:代表朦胧和遮掩。
- 阴崖:象征阴暗和隐秘。
- 青壁:代表坚固和永恒。
- 千古促:象征时间的短暂和历史的快速流逝。
- 四时催:代表四季的更迭和生命的循环。
- 七窍:比喻人的生命。
- 一片灰:象征生命的终结和物质的消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岭霞溪雾没楼台”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岭上的霞光和溪流上的雾气遮掩了楼台。 B. 楼台在山岭和溪流之间。 C. 山岭和溪流没有楼台。 答案:A
-
“世界自知千古促”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世界知道千古岁月的漫长。 B. 世界自知千古岁月的短暂。 C. 世界不知道千古岁月的流逝。 答案:B
-
“七窍终成一片灰”比喻了什么? A. 生命的终结和物质的消亡。 B. 生命的开始和物质的创造。 C. 生命的循环和物质的再生。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山岳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邕的《游法华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但李邕的诗更加强调生命的短暂和世界的无常。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邕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