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旅怀 江为 〔唐代〕
迢迢江汉路,秋色又堪惊。 半夜闻鸿雁,多年别弟兄。 高风云影断,微雨菊花明。 欲寄东归信,裴回无限情。
白话文翻译:
漫长的江汉路途,秋天的景色再次让人感到震惊。 半夜听到鸿雁的叫声,多年与兄弟分别。 高空中云影被风吹散,微雨中菊花显得格外明亮。 想要寄出一封东归的信,心中徘徊着无限的情感。
注释:
-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 江汉路:指长江和汉水之间的路途。
- 堪惊:足以让人感到震惊。
- 鸿雁:古代常用来比喻书信,这里可能指听到鸿雁的叫声,引发思乡之情。
- 高风:指强劲的风。
- 云影断:云彩被风吹散,影影绰绰。
- 微雨:细雨。
- 菊花明:菊花在雨中显得更加鲜明。
- 裴回:徘徊,形容心情不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为,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流传至今,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这首《旅怀》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远离家乡,行走在江汉之间的路途中所作,秋天的景色和夜晚的鸿雁叫声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归乡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江汉路为背景,通过描绘秋色、鸿雁、高风、微雨和菊花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迢迢江汉路”和“秋色又堪惊”描绘了旅途的漫长和秋色的凄凉,而“半夜闻鸿雁”和“多年别弟兄”则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亲人的思念。后两句“高风云影断,微雨菊花明”以景寓情,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幻,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归乡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唐代旅怀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迢迢江汉路,秋色又堪惊。”:诗人行走在漫长的江汉路上,秋天的景色再次让他感到震惊,这里的“堪惊”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深刻感受。
- “半夜闻鸿雁,多年别弟兄。”:半夜听到鸿雁的叫声,勾起了诗人对多年未见的兄弟的思念,鸿雁常被用来比喻书信,这里也可能暗示诗人想要寄信回家。
- “高风云影断,微雨菊花明。”:高空中云影被风吹散,微雨中的菊花显得格外明亮,这里的“高风”和“微雨”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而“菊花明”则是一种美丽的意象,象征着坚韧和希望。
- “欲寄东归信,裴回无限情。”:诗人想要寄出一封东归的信,心中徘徊着无限的情感,这里的“裴回”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犹豫。
修辞手法:
- 比喻:“鸿雁”比喻书信,引发思乡之情。
- 拟人:“高风云影断”中的“断”字赋予了云影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对仗:“高风云影断,微雨菊花明”中的“高风”与“微雨”,“云影断”与“菊花明”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自然景象的变化,诗人抒发了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归乡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雁:象征书信和思乡之情。
- 高风:象征旅途中的困难和挑战。
- 微雨:象征旅途中的艰辛和不易。
- 菊花:象征坚韧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鸿雁”通常象征什么? A. 书信 B. 战争 C. 旅行 D. 食物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思乡 D. 恐惧
- “高风云影断”中的“断”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夸张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江为的《旅怀》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但江为的诗更多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自然景象的变化,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节日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江为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江为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