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别》

时间: 2025-01-01 14:09:25

咫尺不相见,便同天一涯。

何必隔关山,乃言伤别离。

君心与我心,脉脉无由知。

谁堪近别苦,远别犹有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近别 司马扎 〔唐代〕

咫尺不相见,便同天一涯。 何必隔关山,乃言伤别离。 君心与我心,脉脉无由知。 谁堪近别苦,远别犹有期。

白话文翻译:

近别 司马扎 〔唐代〕

即使相隔咫尺也如同天涯海角般遥远, 为何非要隔着关山,才说伤感离别。 你的心与我的心,默默无言无法知晓。 谁能忍受近在咫尺的离别之苦, 远别至少还有重逢的希望。

注释:

  • 咫尺:古代长度单位,八寸为一咫,形容距离极近。
  • 天一涯: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
  • 关山:指险要的关隘和山岭,常用来比喻阻隔。
  • 脉脉:形容默默含情,无法言表。
  • 无由知:无法知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扎,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的无奈和伤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与亲友或爱人因某种原因虽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无奈情境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情感。诗人通过“咫尺不相见,便同天一涯”的对比,强调了近在咫尺却如同天涯海角的无奈。后两句“君心与我心,脉脉无由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无法沟通的痛苦。最后两句“谁堪近别苦,远别犹有期”则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思考:近在咫尺的离别之苦,甚至超过了远别,因为远别至少还有重逢的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咫尺不相见,便同天一涯”:通过对比,强调了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的无奈和遥远感。
  2. “何必隔关山,乃言伤别离”:提出疑问,为何非要隔着关山,才说伤感离别,暗示近在咫尺的离别同样令人伤感。
  3. “君心与我心,脉脉无由知”:表达了双方心意无法沟通的痛苦。
  4. “谁堪近别苦,远别犹有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思考,近在咫尺的离别之苦,甚至超过了远别,因为远别至少还有重逢的希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咫尺”与“天一涯”的对比,强调了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的无奈。
  • 拟人:“君心与我心”将心拟人化,表达了双方心意无法沟通的痛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近别”这一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的无奈和伤感,以及对近在咫尺离别之苦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咫尺”与“天一涯”:通过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 “君心与我心”:将心拟人化,形成了深刻的情感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咫尺不相见,便同天一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悲伤
  2. “君心与我心,脉脉无由知”中的“脉脉”是什么意思? A. 默默含情 B. 脉搏跳动 C. 脉络清晰 D. 脉脉相通
  3. 诗中提到的“近别苦”与“远别”相比,哪个更令人痛苦? A. 近别苦 B. 远别 C. 两者相同 D. 无法比较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司马扎《近别》: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但《近别》更强调了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司马扎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