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过伊水寄龙门僧》
时间: 2025-01-01 15:27: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过伊水寄龙门僧
司马扎 〔唐代〕
龙门树色暗苍苍,伊水东流客恨长。 病马独嘶残夜月,行人欲渡满船霜。 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 山下禅庵老师在,愿将形役问空王。
白话文翻译
龙门的树木颜色暗淡苍苍,伊水向东流去,客人的恨意绵长。 病弱的马独自嘶鸣在残夜的月光下,行人想要渡河,船上满是霜。 几处人家的炊烟依傍着村庄,何处传来的渔歌听起来像故乡。 山下的禅庵里老师还在,我愿意将这形体之苦向空王请教。
注释
- 龙门: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 伊水:河流名,流经洛阳。
- 客恨长:指旅人的愁思深长。
- 病马:比喻自己身体衰弱。
- 残夜月:指夜将尽时的月亮。
- 村步:村庄的边缘。
- 禅庵:禅宗的寺院。
- 空王:佛教中指佛陀,意为一切皆空的主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扎,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写景抒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司马扎在旅途中经过伊水,思念故乡和寻求心灵慰藉时所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佛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景入情,通过对龙门树色、伊水东流、病马嘶鸣、行人渡船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诗中的“客恨长”直接表达了旅人的愁思,而“病马独嘶残夜月”则进一步以病马自喻,抒发了身体衰弱与心灵孤寂的感受。后两句通过对村庄烟火和渔歌的描写,勾起了对故乡的怀念。最后两句转向对佛教的向往,表达了在禅庵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龙门树色暗苍苍:描绘龙门地区的树木颜色暗淡,营造出一种沉郁的氛围。
- 伊水东流客恨长:伊水向东流去,象征着旅人的愁思不断。
- 病马独嘶残夜月:病马在夜将尽时的月光下嘶鸣,自喻身体衰弱与心灵孤寂。
- 行人欲渡满船霜:行人想要渡河,船上满是霜,增加了旅途的艰辛感。
- 几家烟火依村步:村庄的炊烟依傍着村庄,勾起了对故乡的怀念。
- 何处渔歌似故乡:渔歌听起来像故乡,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
- 山下禅庵老师在:禅庵里的老师还在,表达了对佛教的向往。
- 愿将形役问空王:愿意将这形体之苦向佛陀请教,寻求心灵慰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病马独嘶残夜月”中的“病马”比喻自己身体衰弱。
- 拟人:如“伊水东流客恨长”中的“伊水东流”拟人化,象征旅人的愁思不断。
- 对仗:如“龙门树色暗苍苍,伊水东流客恨长”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旅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佛教的向往,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门树色:暗淡的树木颜色,营造沉郁氛围。
- 伊水东流:象征旅人的愁思不断。
- 病马独嘶:自喻身体衰弱与心灵孤寂。
- 残夜月:夜将尽时的月亮,增加孤寂感。
- 满船霜:增加旅途的艰辛感。
- 几家烟火:勾起对故乡的怀念。
- 渔歌:加深对故乡的思念。
- 禅庵:表达对佛教的向往。
- 空王:佛教中指佛陀,寻求心灵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病马独嘶残夜月”比喻了什么? A. 旅人的愁思 B. 旅人的身体衰弱 C. 旅人的心灵孤寂 D. 旅人的旅途艰辛
-
诗中的“伊水东流客恨长”表达了什么? A. 旅人对故乡的思念 B. 旅人的愁思不断 C. 旅人的旅途艰辛 D. 旅人的身体衰弱
-
诗中的“愿将形役问空王”表达了什么? A. 旅人对佛教的向往 B. 旅人对故乡的思念 C. 旅人的愁思不断 D. 旅人的身体衰弱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春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司马扎的《晓过伊水寄龙门僧》都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而司马扎的诗则更加注重内心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司马扎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