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
时间: 2025-01-04 09:31:3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西窗
作者: 归子慕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梅阴荫西窗,实繁枝叶低。
小鸟时来鸣,向我如栖栖。
一鸟鸣未已,一鸟随和之。
鸟声处处起,高下声参差。
日出闻鸟声,不觉日已西。
池塘小雨过,夕阳鹧鸪啼。
白话文翻译:
梅树的阴影洒在西窗下,枝叶繁茂而低垂。
小鸟时不时飞来鸣唱,仿佛在向我栖息。
一只鸟的鸣叫尚未结束,另一只便应和着叫了起来。
鸟声此起彼伏,时高时低,交错成趣。
清晨我听到鸟鸣,不觉间太阳已偏西。
池塘经过一场小雨,夕阳下鹧鸪声声啼叫。
注释:
- 梅阴:梅树的阴影。
- 栖栖:鸟儿栖息的样子,形容鸟鸣。
- 参差:高低不齐,形容声音的变化。
- 鹧鸪:一种鸟,常用作诗中的意象,象征孤独与哀伤。
典故解析:
梅树在古诗中常象征清雅高洁,鸟鸣则多用以表现自然的和谐美。诗中提到的鹧鸪,常在古代文学中与思乡、孤独的情感相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归子慕,明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擅长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西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午后,诗人坐在窗前,感受自然的声音与景色,借此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西窗》通过描绘梅树、鸟鸣和夕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诗中梅树的阴影、鸟儿的鸣叫、日出的时光流逝,都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诗人在这里不仅观察到自然的美,更通过声音和色彩的变化,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鸟鸣的和谐与参差,让人联想到生命的声响与节奏,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宁静与美好。最后,夕阳映照下的鹧鸪啼声,仿佛在引发一种淡淡的忧伤,令人思绪万千。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梅阴荫西窗:描绘了梅树的阴影落在窗前,营造了一个安静的环境。
- 实繁枝叶低:说明梅树的枝叶茂盛,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 小鸟时来鸣:小鸟偶尔飞来,增添了生动的气氛。
- 向我如栖栖:鸟儿似乎在向自己倾诉,表达一种亲近的情感。
- 一鸟鸣未已:一只鸟的鸣叫还没有停下。
- 一鸟随和之:另一只鸟应和着鸣叫,表现出自然的和谐。
- 鸟声处处起:鸟鸣声此起彼伏,形成了一种交响乐。
- 高下声参差:声音高低不一,增加了动态感。
- 日出闻鸟声:清晨听到鸟鸣声,暗示着新的一天开始。
- 不觉日已西: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偏西,时间的流逝。
- 池塘小雨过:小雨过后,池塘的景象清新。
- 夕阳鹧鸪啼:夕阳西下,鹧鸪的鸣叫,带来一种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梅阴和鸟鸣比喻了自然的和谐美。
- 拟人:鸟儿的鸣叫被赋予了情感,使自然更具人性化。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传递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象征高洁、坚韧。
- 鸟:代表生命与自由。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
- 鹧鸪:常与孤独、思乡情感相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梅阴荫西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的“鹧鸪”代表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忧伤
- D. 思乡
-
“一鸟鸣未已,一鸟随和之”所表现的是什么?
- A. 自然的和谐
- B. 生命的竞争
- C. 鸟儿的争斗
- D. 孤独的呼唤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西窗》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内心的情感,前者更多地探讨孤独与友谊,后者则侧重于对自然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深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清诗词研究》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