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江馆
江馆迢遥处,知音信渐赊。
夜深乡梦觉,窗下月明斜。
起雁看荒草,惊波尚白沙。
那堪动乡思,故国在天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遥远的江边旅馆中,因思乡而产生的情感。江边的旅馆距离家乡很远,知音的消息也越来越少。夜深人静,乡愁使他在睡梦中惊醒,透过窗户看到月光斜照。看到起飞的雁群和荒草,心中感到惊惧,耳边似乎听到波涛拍打白沙的声音。这样的情景让他无比感伤,故乡远在天边,令他更加思念。
注释:
字词注释:
- 迢遥:形容遥远。
- 知音: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 信渐赊:信件的传递变得越来越慢。
- 乡梦:思乡的梦。
- 月明斜:月光斜照,形容夜景。
- 起雁:指飞起的雁,象征思乡。
- 荒草:长满杂草的地方,象征荒凉。
- 惊波:波涛的声音让人惊觉。
- 故国在天涯:故乡远在天边,表达极度的思念。
典故解析:
古代诗人常通过鸟类(如雁)来象征思乡之情,雁群迁徙的景象常常勾起人们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提到的“故国在天涯”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思乡情怀和个人情感,是唐代山水诗的重要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旅途中,他在江边的旅馆中,因思乡而生的情感促使他作诗。诗人可能经历了远离故乡的孤独和寂寞,因此表达了深切的乡愁。
诗歌鉴赏:
《宿江馆》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因思乡而生的种种感受。开头“江馆迢遥处”就将读者带入一个孤独而遥远的环境,继而“知音信渐赊”则突出了与家乡的隔绝感。诗人在夜深人静时,乡梦惊醒,表现出一种对故乡的强烈思念。随着月光斜照,诗人所见的起雁、荒草与波涛,都成为他思乡情怀的映射。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生动地表现出思乡的苦楚与无奈。特别是“那堪动乡思,故国在天涯”一句,更是将思乡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馆迢遥处:指旅馆远离故乡,营造一种孤独感。
- 知音信渐赊:表达与故友的联系日渐稀少,愈发感到孤立。
- 夜深乡梦觉:描绘夜深时的思乡梦,表现出思念的强烈。
- 窗下月明斜:描绘夜晚的景色,象征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思念。
- 起雁看荒草:飞起的雁象征远行与思乡,荒草则增添了荒凉之感。
- 惊波尚白沙:表现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波涛的声音似乎在呼唤故乡。
- 那堪动乡思:体现出对乡愁的无奈与痛苦,故国的距离让人心生惆怅。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起雁”象征思乡之情,月光斜照则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意境。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使得全诗更具音乐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思乡之情展开,表现出远离故乡的孤独与对故国的深切怀念,突显了人们在外漂泊中的无助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馆:象征远离,孤独。
- 月光:象征寂静与思念。
- 雁:象征迁徙与思乡。
- 荒草:象征荒凉与孤独。
- 波涛:象征自然的力量与思乡的呼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馆迢遥处”描述的是:
A. 旅馆很近
B. 旅馆很远
C. 旅馆在故乡
D. 旅馆不重要 -
“知音信渐赊”中的“信”指的是什么?
A. 信件
B. 信心
C. 信仰
D. 信任 -
诗中提到的“起雁”象征着:
A. 友谊
B. 思乡
C. 旅行
D. 自由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之情,二者都展现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 李白《静夜思》则通过月光引发思乡情怀,与朱庆馀的《宿江馆》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表达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