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至寂禅师》

时间: 2025-01-01 11:29:32

处世唯据衲,禅门几岁寒。

法空无所染,性悟不多看。

竟日门长掩,相逢草自残。

有时寻道侣,飞锡度峰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至寂禅师
作者: 朱庆馀

处世唯据衲,禅门几岁寒。
法空无所染,性悟不多看。
竟日门长掩,相逢草自残。
有时寻道侣,飞锡度峰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禅师的赞美与敬仰。生活在世间只是依靠着僧衣,禅门外的寒冷岁月已经过去了多少年。法的空灵无所依附,内心的悟性并不需要多加观察。整天门扇紧闭,不见访客,只有草木随风自残。有时我会寻找道友,带着手杖穿越高峰峦。


注释:

  • :指僧人的衣服,在这里象征着修行者的身份。
  • 法空:指佛教中“法”的空无,强调无我、无执。
  • 性悟:指内心的领悟和觉悟。
  • 竟日:整天,形容时间的漫长。
  • 草自残:草木因无人照顾而枯萎,自然地衰败。
  • 飞锡:指手杖,象征着出行和修行的工具。
  • 峰峦:高山,象征修行的艰难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于开元年间,擅长诗歌,尤其是五言诗。其诗风清新高远,常表达对佛教哲学的理解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朱庆馀对至寂禅师的敬仰之情,反映出他对禅宗理念的思考与体悟。诗中隐含了修行者在世间的孤独与内心的追求。


诗歌鉴赏:

《赠至寂禅师》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修行者的日常,展示了禅宗修行的艰辛与独特之处。诗的开头“处世唯据衲”展现了修行者的身份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暗示了他对物质世界的放下。接下来的“法空无所染”则强调了禅宗思想中对“空”的理解,表示修行者对内心世界的专注与追求。

整首诗的意象简洁却富有深意,尤其是“竟日门长掩”,描绘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令人感受到修行者的孤独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尽管外界的草木因无人照料而自残,但修行者却在寻找道侣,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通过对至寂禅师的赠诗,朱庆馀不仅表达了对禅师的敬仰,也传达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孤寂与执着,体现了浓厚的佛教哲学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处世唯据衲:生活在世间,仅靠僧衣维持身份。
  2. 禅门几岁寒:在禅宗的门下已经经历了多少寒冷的岁月。
  3. 法空无所染:佛法是空灵的,没有任何执着。
  4. 性悟不多看:内心的领悟不需要过多关注外在事物。
  5. 竟日门长掩:整天的门都紧闭,不见来客。
  6. 相逢草自残:与外界接触少,草木因无人照料而枯萎。
  7. 有时寻道侣:偶尔会寻找志同道合的道友。
  8. 飞锡度峰峦:携带手杖穿越高山,象征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修行者的内心宁静与外界的荒凉形成对比。
  • 象征:草木的枯萎象征着修行者的孤独与对世俗的疏离。
  • 隐喻:飞锡象征着修行之路,传达出对道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禅宗修行者的赞美,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觉悟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修行者的身份与使命。
  2. :象征着修行者孤独与艰辛的修行生活。
  3. 法空:代表佛教的核心思想,强调无我。
  4. 草木:象征着孤独与无助的外部环境。
  5. 峰峦:象征着修行的艰难与追求的高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朱庆馀的《赠至寂禅师》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世俗的依恋
    B. 对禅宗修行的追求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权力的渴望

  2. “处世唯据衲”中“衲”指的是什么? A. 衣服
    B. 食物
    C. 信仰
    D. 朋友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 - 李白
  2. 《寻隐者不遇》 - 贾岛
  3. 《题临安邱司马》 - 林升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朱庆馀的作品更侧重于哲学与内心的探索,而李白则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更具孤独的禅意,后者则是对情感的直接抒发。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佛教文化与唐诗》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赠至寂禅师》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