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山居
作者: 朱庆馀 〔唐代〕
山店灯前客,酬身未有媒。
乡关贫后别,风雨夜深来。
上国求丹桂,衡门长绿苔。
堪惊双鬓雪,不待岁寒催。
白话文翻译:
在山间小店的灯光下,客人我独自一人,尚未有媒人来相助。
离开故乡已经很久,贫困的生活让我与乡亲们渐行渐远,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回到山中。
我向上国寻求丹桂的花香,衡门前满是青苔。
令人惊讶的是我满头白发,岁月的寒冷并不需要催促。
注释:
- 山店:指山中小店,象征孤独的环境。
- 酬身:指结婚或成家,未有媒人表示生活的孤寂。
- 乡关:故乡,表示对故乡的思念。
- 丹桂:象征美好的愿望与追求,通常与理想或名望相关。
- 衡门:指家门,象征归属感。
- 双鬓雪:指头发变白,象征年华已逝,感叹岁月流逝。
典故解析:
- 丹桂:在中国文化中,桂花象征着高洁、名声。诗人提到丹桂,表明他对理想与成就的追求。
- 岁寒:通常指严冬,寓意艰难的时光,也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庆馀,唐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怀诗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生活困顿,离乡在外,内心充满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同时也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宿山居》是一首充满孤独感和思乡情的诗。诗的开头以“山店灯前客”切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寂的氛围,诗人身处山中小店,夜色朦胧,令人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与故乡的割舍,贫困的生活让他无法回归故土,仿佛与乡亲们的联系也越来越疏远。
而“上国求丹桂”则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尽管身处困境,他依然希望能在外寻求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与名声。最后,诗人以“堪惊双鬓雪”作结,感叹自己的白发,体现出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无奈与惋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色,更深刻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感人至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店灯前客”: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山间小店的情景,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酬身未有媒”:表达了诗人至今未能成家的失落与孤寂。
- “乡关贫后别”:回忆起与故乡的离别,突显贫困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风雨夜深来”:暗示诗人归来的艰辛与无奈。
- “上国求丹桂”:追求理想与美好的象征,体现了对未来的渴望。
- “衡门长绿苔”:象征着归属感的缺失,青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堪惊双鬓雪”:诗人感叹自己白发的迅速增加,岁月的无情。
- “不待岁寒催”:表达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感叹时光飞逝。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乡关贫后别”与“风雨夜深来”,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双鬓雪”形象地比喻头发变白,体现苍老与岁月的流逝。
- 象征:丹桂象征着理想与追求,青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出孤独与无奈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山店:象征孤独与寂寞,表示诗人身处偏远之地。
- 灯:象征希望与温暖,但在此却显得冷清。
- 丹桂:象征理想与追求,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 青苔:代表岁月的流逝,暗示归属感的缺失。
- 双鬓雪:象征年华的消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店”指的是: A. 城市的酒吧
B. 山中的小店
C. 农舍
D. 学校 -
“双鬓雪”表达的意思是: A. 诗人年轻
B. 诗人头发变白
C. 诗人快乐
D. 诗人与朋友聚会 -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 A. 忘记了故乡
B. 思念与惋惜
C. 完全不在意
D. 归心似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二》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朱庆馀的《宿山居》更显孤独与无奈,而王维的作品则更体现了对自然的陶醉与人生态度的从容。两首诗的意境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却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李白与王维的山水诗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