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送林子长同年起官宣城)》

时间: 2025-01-19 21:26:56

风又雨。

吹面落花红舞。

把酒不禁春思苦。

别离闻杜宇。

叠嶂楼头佳处。

犹想襞笺容与。

思人云山便好语。

莫辞频寄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送林子长同年起官宣城) 作者:丘崈 〔宋代〕

风又雨。吹面落花红舞。把酒不禁春思苦。别离闻杜宇。叠嶂楼头佳处。犹想襞笺容与。思人云山便好语。莫辞频寄取。

白话文翻译:

风又带来了雨,吹拂着面庞,落花在空中红艳地舞动。举杯饮酒,却难以抑制春天的思念之苦。离别时听到了杜鹃的啼声。在叠嶂楼头的美丽之处,仍然想象着折叠纸笺,从容地书写。思念着远方的云山,便觉得任何话语都是美好的。请不要推辞频繁地寄送书信。

注释:

  • 吹面落花红舞:形容风吹落花,花瓣如舞。
  • 把酒不禁春思苦:举杯饮酒,却难以抑制对春天的思念之苦。
  • 别离闻杜宇:离别时听到杜鹃的啼声,杜宇即杜鹃。
  • 叠嶂楼头佳处:指楼头景色优美,叠嶂形容山峦重叠。
  • 犹想襞笺容与:仍然想象着折叠纸笺,从容地书写。
  • 思人云山便好语:思念着远方的云山,便觉得任何话语都是美好的。
  • 莫辞频寄取:请不要推辞频繁地寄送书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崈,字宗卿,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是丘崈为送别同年的林子长赴宣城任职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丘崈与林子长同年进士及第,友情深厚。林子长被任命为宣城官员,丘崈作此诗以送别,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风雨、落花、春思、杜鹃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诗中“吹面落花红舞”一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隐喻了离别的哀愁。“把酒不禁春思苦”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后文通过“叠嶂楼头佳处”和“思人云山便好语”等句,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又雨”:开篇即点明天气,风雨交加,为离别的氛围增添了一抹凄凉。
  • “吹面落花红舞”:通过“吹面”和“红舞”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风吹落花的场景,寓意着春天的流逝和离别的无奈。
  • “把酒不禁春思苦”:诗人举杯饮酒,却难以抑制对春天的思念和对友人的不舍。
  • “别离闻杜宇”:杜鹃的啼声象征着离别,增添了诗中的哀愁氛围。
  • “叠嶂楼头佳处”:描绘了楼头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 “犹想襞笺容与”:诗人想象着折叠纸笺,从容地书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
  • “思人云山便好语”:思念着远方的云山,诗人觉得任何话语都是美好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
  • “莫辞频寄取”:诗人请求友人不要推辞频繁地寄送书信,表达了对友人消息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吹面落花红舞”中的“红舞”比喻落花在风中飘舞的景象。
  • 拟人:“把酒不禁春思苦”中的“不禁”赋予了酒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难以抑制的思念之情。
  • 对仗:“叠嶂楼头佳处”与“思人云山便好语”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与思念。诗人通过风雨、落花、杜鹃等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 风又雨:象征着离别的凄凉氛围。
  • 落花红舞:寓意着春天的流逝和离别的无奈。
  • 杜宇:象征着离别的哀愁。
  • 叠嶂楼头:美丽的景色,暗示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 云山:象征着远方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吹面落花红舞”一句,通过什么手法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2. 诗中“别离闻杜宇”一句,杜宇指的是什么? A. 杜鹃 B. 杜甫 C. 杜牧 D. 杜陵 答案:A

  3. 诗中“思人云山便好语”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春天的喜爱 C. 对离别的无奈 D. 对未来的担忧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丘崈《谒金门》与王维《送别》:两者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丘崈的诗更多了一份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 丘崈《谒金门》与杜甫《月夜忆舍弟》:两者都涉及思念之情,但杜甫的诗更多了一份对亲人的深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丘崈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丘崈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