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黄岩高志尹》
时间: 2025-01-06 11:21: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冠屦天地间,车笠风云从。我行半东南,已复八十翁。取友必端人,求我我蒙童。初见老不化,宿学今何功。万丈委羽山,中有人中龙。文气苏玉局,心事庞德公。岂不愿纳交,谁与先为容。何物瀹小子,托根岁寒松。寄我寿我诗,墨妙扬古风。扇开眼眊氉,翼起身龙钟。要知片云外,实共二浙东。气以类相应,面未心已同。端如获骊珠,不羡放鸽笼。滥吹谱美茎,难报来施丰。
白话文翻译:
在天地之间,我步履轻盈,像车子和斗笠一样随风而行。我往东南走,已经是八十岁的老人。交朋友我只选端庄的人,来找我的却是小孩子。我初见老者不肯改变,往日的学问如今又有什么用呢?在万丈高的羽山上,确实有一位龙中人。文气如苏东坡的玉局,心事却像庞德公一样沉重。我岂不愿意交朋友,谁来做我的朋友呢?何物在小子身边,扎根在岁寒的松树下。寄托我的长寿和诗篇,字里行间传扬古风。扇开眼帘,眼前一亮,振翅而起,仿佛身若龙钟。要知道在那片云之外,其实我们都是来自二浙东。气质相投,面上未必言语相同,但心中已然契合。就像获得珍贵的骊珠,不羡慕那些放弃自由的鸽子。纵使滥竽充数,也难以回报那些施恩的人。
注释:
- 冠屦:指帽子和鞋子,象征出行。
- 车笠:车子和斗笠,表示随风而行。
- 八十翁:指年迈的老人,体现作者的年纪。
- 端人:指品德高尚的人。
- 蒙童:指年轻无知的人,形容求友的标准。
- 万丈委羽山:形容高耸入云的山。
- 文气:文人的气质与风范。
- 苏玉局:指苏东坡,象征文采。
- 庞德公:指庞涓,历史人物,寓意心思重。
- 托根岁寒松:象征在艰难环境中扎根的坚强。
- 墨妙:形容书法或诗文的精妙。
- 气以类相应:气质相投,志趣相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擅长诗词与书法。他的作品往往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陈著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友谊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文人交往的期许。诗中通过对比年轻人与老年人的观念,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情谊。
诗歌鉴赏:
此诗以朴实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描绘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开篇以“冠屦天地间”引入,给人一种洒脱之感,仿佛置身于广阔天地之间。诗中多次提到“老不化”,表达了对年岁增长和知识积累的反思,作者在对待朋友的态度上,表现出一种推崇品德的态度。接着,通过“万丈委羽山”的意象,诗人将自己的志向与追求比拟为高山之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中龙的渴望。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自己的心事与文气相结合,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最后,诗中提到的“气以类相应”,则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提升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这种共鸣不仅仅是表面的交往,而是心灵深处的契合,展现了诗人对真诚友谊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冠屦天地间:描绘了一个自由自在的形象。
- 车笠风云从:体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
- 我行半东南,已复八十翁:指出自己年事已高,走向人生的另一阶段。
- 取友必端人:强调交友要有品德。
- 求我我蒙童:反映了对年轻人交往的无奈。
- 初见老不化,宿学今何功:对老年人固执的反思。
- 万丈委羽山...:对理想的追求与志向的激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志向比作高山,展现追求的崇高。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诗意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品德与志趣的重要性,倡导真诚的交流,描绘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冠屦:象征自由与洒脱。
- 八十翁:象征年长与智慧。
- 羽山:象征高远的理想。
- 岁寒松:象征坚韧与不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我行半东南”指的是诗人的年龄吗?
- A. 是
- B. 否
-
“冠屦天地间”中“冠屦”指的是什么?
- A. 头巾和鞋
- B. 书本和笔
-
诗人对朋友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 A. 年轻人
- B. 端庄的人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次韵黄岩高志尹》与苏轼的《江城子》均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但苏轼更倾向于抒发豪情壮志,而陈著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品德。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士祯诗选注》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次韵黄岩高志尹》这首古诗词的内涵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