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书怀》

时间: 2025-01-06 15:08:10

老客天涯心尚孩,惜春直欲挽春回。

长绳纵系斜阳住,右手难移故国来。

暑近蚊雷先隐辚,雨前螘垤正崔嵬。

茹芝却粒终无术,万事惟须付一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晚书怀
作者: 陆游 〔宋代〕

老客天涯心尚孩,
惜春直欲挽春回。
长绳纵系斜阳住,
右手难移故国来。

暑近蚊雷先隐辚,
雨前螘垤正崔嵬。
茹芝却粒终无术,
万事惟须付一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身为老客,漂泊在天涯,心中仍如孩童般纯真;我对春天的眷恋,直想把它挽回。长绳虽可系住斜阳,但右手却难以将故国的情感移回。炎热的夏季临近,蚊虫和雷声开始隐现;雨来之前,螟虫的堆垒显得更加高耸。尽管我渴望品尝灵芝,却终究无法实现,万事都只好交给酒杯。


注释

字词注释:

  • 老客:指年长的旅人。
  • 心尚孩:心中仍如孩童般纯真。
  • 惜春:对春天的珍惜和留恋。
  • 长绳:比喻能束缚时间或事物的东西。
  • 右手难移:说的是心中的故乡情感难以挪动。
  • 蚊雷:指夏季的蚊虫和雷声。
  • 螘垤:指蟋蟀等虫子的窝,形容虫子成堆的样子。
  • 茹芝:指吃灵芝,象征长生不老的愿望。
  • 万事惟须付一杯:所有事情都交给酒杯,表达对生活的无奈和淡泊。

典故解析:
此诗中的“惜春”可以联想到古人对春天的重视与珍惜,尤其在古代诗人中常常用春天象征生命与希望。诗人把故国的情感与春天的流逝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对故乡的思念与春天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词人和诗人,生于1125年。他一生坎坷,经历了南宋的动荡与变迁,作品多反映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春末,正值诗人晚年之际,表达了对春天的留念以及对故国的深切思念。陆游在诗中流露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春晚书怀》是陆游晚年所作,展现其对春天的眷恋和对故国的思念。诗的前两句开篇便直入主题,通过“老客”和“孩”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然年岁已高,但内心依然保有孩童般的纯真和对生命的热爱。“惜春直欲挽春回”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无奈,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召唤。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反映出时节的变迁和诗人的内心状态。诗人提到“长绳纵系斜阳住”,似乎希望能停留在这一刻,但现实却是“右手难移故国来”,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显了思乡的情感。

最后,诗人以“万事惟须付一杯”总结全文,表达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淡泊之态。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深厚的情感,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也有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体现了陆游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客天涯心尚孩:老年的漂泊者,内心依然如孩童般单纯。
  • 惜春直欲挽春回:对春天的珍惜,想要将它挽回。
  • 长绳纵系斜阳住:长绳虽能束缚斜阳,但却无法留住时光。
  • 右手难移故国来:心中的故乡情感难以转移。
  • 暑近蚊雷先隐辚:夏天即将来临,蚊虫和雷声开始出现。
  • 雨前螘垤正崔嵬:雨前,虫子的窝显得高耸。
  • 茹芝却粒终无术:虽想吃灵芝,却无可奈何。
  • 万事惟须付一杯:一切都只能寄托于酒杯。

修辞手法:

  • 比喻:“长绳”比喻束缚时间的愿望。
  • 拟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
  • 对仗:如“老客”与“孩”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流逝春光的惋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希望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长绳:象征束缚时间和愿望的无奈。
  • 蚊雷:暗示夏天的来临,象征生活的繁琐与烦恼。
  • 酒杯:象征对生活的释然与消解,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晚书怀》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老客”指的是?
    A. 年轻的旅人
    B. 年长的漂泊者
    C. 孩童
    D. 诗人的朋友

  3. 诗句“万事惟须付一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故乡的思念
    D. 对春天的留恋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陆游的《春晚书怀》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春天的珍惜,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在宏观层面上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首诗在风格上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