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时间: 2025-01-09 15:38:34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作者: 杜甫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胡虏潜京县,官军拥贼壕。
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
帐殿罗玄冕,辕门照白袍。
秦山当警跸,汉苑入旌旄。
路失羊肠险,云横雉尾高。
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
今日看天意,游魂贷尔曹。
乞降那更得,尚诈莫徒劳。
元帅归龙种,司空握豹韬。
前军苏武节,左将吕虔刀。
兵气回飞鸟,威声没巨鳌。
戈鋋开雪色,弓矢尚秋毫。
天步艰方尽,时和运更遭。
谁云遗毒螫,已是沃腥臊。
睿想丹墀近,神行羽卫牢。
花门腾绝漠,拓羯渡临洮。
此辈感恩至,羸俘何足操。
锋先衣染血,骑突剑吹毛。
喜觉都城动,悲怜子女号。
家家卖钗钏,只待献春醪。
白话文翻译
胡虏偷偷地入侵京县,官军严阵以待,守住贼寇的壕沟。鼎中的鱼仍在假装休息,地下的蚂蚁又能往哪里逃呢?帐篷和殿宇上罗列着华丽的服饰,辕门前照亮了白色的军装。秦山前方警报声响起,汉苑里旌旗飘扬。道路崎岖难行,云层横亘,像野鸡的尾巴一样高。五原的壁垒已经空虚,八水的波涛在风中散去。今天看来天意有变,游魂在等待你们的到来。乞求投降又有什么用,假装降顺更是徒劳无益。元帅是龙的后裔,司空手握威猛的兵器。前军的苏武手中握节,左将吕虔手握利刀。兵气回旋如飞鸟,威声震撼如巨鳌。戈矛划破雪色,弓箭仍留秋毫未射。天步艰难接近尾声,时运更是遭遇困境。谁说留下毒刺的虫子,已经是充满腥臭的水。睿智的想法在丹墀附近,神灵的行动如羽卫般牢固。花门腾起绝境,拓羯渡口临近洮水。此辈感恩至极,羸弱的俘虏又何足挂齿。锋芒已在衣服上染上鲜血,骑兵突阵时剑光闪烁。喜闻都城动荡,悲怜子女的哭号。家家户户都在卖钗钏,只在等待献春酒。
注释
- 胡虏: 指北方少数民族侵略者。
- 假息: 假装休息。
- 帐殿: 军营的帐篷与皇宫的殿堂。
- 玄冕: 指古代皇帝或高级官员的冠服。
- 秦山、汉苑: 分别指代古代秦国和汉朝的名山与园林,象征着历史与文化。
- 乞降: 请求投降。
- 锋先: 指军队的先锋部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作品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具有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诗中表现了对官军即将抵达贼寇阵地的欣喜与希望,也流露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杜甫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与希望。
诗歌鉴赏
杜甫的《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现实关怀的诗作。诗中不仅描绘了战场的紧张气氛,还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开篇提到“胡虏潜京县”,立刻引入了诗的主题,展现了敌人的威胁与官军的希望。诗中多次出现的“官军”“乞降”等词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抗击外敌的渴望和对和平的向往。
全诗结构严谨,运用对仗工整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杜甫在语言上也非常讲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与象征,如“兵气回飞鸟”,“威声没巨鳌”,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战斗场景,而且增强了诗的气势与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从喜闻官军临近的欢喜,到对战乱中无辜百姓的同情,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几句反映了百姓生活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杜甫的作品总是蕴含着深厚的社会责任感,他通过自己的笔触,将个人与国家、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风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胡虏潜京县: 胡人悄然入侵京城,暗示外敌的威胁。
- 官军拥贼壕: 官军严阵以待,显示出抵抗的决心。
- 鼎鱼犹假息: 描绘战火中的宁静假象,暗含危机。
- 穴蚁欲何逃: 比喻无处可逃的被压迫者,增强了紧迫感。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对称工整,如“帐殿罗玄冕,辕门照白袍”。
- 比喻: “兵气回飞鸟”形象地描绘了战斗的激烈。
- 象征: “锋先衣染血”象征着战争的惨烈与无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外敌侵略的愤慨,对官军即将抵达的欢喜,以及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它揭示了战争对社会的影响,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关怀,传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虏: 代表外敌,象征着侵略与压迫。
- 官军: 象征着抵抗与希望,代表着正义力量。
- 血: 表示战争的惨烈,隐喻着牺牲与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胡虏指的是什么?
- A. 中原人民
- B. 外族侵略者
- C. 官军
-
诗中提到的“乞降”是指什么?
- A. 请求投降
- B. 请求支援
- C. 请求和谈
-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怨恨
- C. 忧虑与关怀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杜甫与李白都在同一时代创作,但他们的风格截然不同。杜甫关注现实,常常反映社会动荡和百姓疾苦;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豪放不羁的精神。两位诗人的作品都极具艺术魅力,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辉煌。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