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时间: 2025-01-10 02:45: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杜甫
雨映行宫辱赠诗,元戎肯赴野人期。
江边老病虽无力,强拟晴天理钓丝。
何日雨晴云出溪,白沙青石先无泥。
只须伐竹开荒径,倚杖穿花听马嘶。
白话文翻译:
在雨中,行宫的景象映衬得十分悲凉,难以接受这样的赠诗,然而我仍希望战士们能来到这个偏僻的地方。即便在江边老病缠身,我也强忍着病痛,想要在晴天的时候去钓鱼。什么时候才能等到雨停,云层散开,溪水清澈呢?到时白沙青石上将没有泥污。只需伐竹开辟一条小径,倚杖走进花海,听那马儿的嘶鸣。
注释:
字词注释:
- 映:映照,照耀。
- 行宫:指皇帝出巡时所驻的宫殿。
- 辱:此处意为不堪,感到羞辱。
- 元戎:指将领或军事首领。
- 钓丝:钓鱼用的线。
- 白沙青石:形容水清沙白的美好景象。
- 倚杖:靠着竹杖行走。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雨映行宫”可视为对皇权的反思,反映了诗人身处困境的无奈。与“元戎肯赴”一语相呼应,表现了对战士的期望与对战乱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以深厚的社会关怀和人文精神著称,常表达对时代动荡的忧虑与人民苦难的同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社会动乱,民众生活困苦。他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战乱的忧虑,同时也展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杜甫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的行宫,展现了诗人在雨中思绪的沉重与对生活的无奈。诗的开头“雨映行宫辱赠诗”,用“雨映”烘托出一种阴郁压抑的氛围,行宫在雨中显得更加萧瑟,诗人在这种环境下感受到羞辱,说明他对当下生活的不满与无力。接着“元戎肯赴野人期”,诗人以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作为回应,期望有战士能来平定动乱,恢复平静的生活。
“江边老病虽无力,强拟晴天理钓丝”,展现了诗人虽然老病缠身,但仍然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接下来的“何日雨晴云出溪”,诗人渴望雨水停止,云层散去,描绘出一幅美好的自然景象,表达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两句“只须伐竹开荒径,倚杖穿花听马嘶”,诗人通过伐竹开路,象征着对未来的积极探索与对自然的向往,也显示出他不屈的生活态度。全诗展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依然渴望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体现了杜甫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映行宫辱赠诗:雨水映照着行宫,诗人感到一种羞辱,暗示对现实的不满。
- 元戎肯赴野人期:希望战士能够来迎接他,象征对未来的期盼。
- 江边老病虽无力:尽管年老多病,但诗人依旧坚持追求生活的乐趣。
- 强拟晴天理钓丝:即使在困境中,诗人仍想象未来的晴天与钓鱼的乐趣。
- 何日雨晴云出溪:表达对未来好天气的期待。
- 白沙青石先无泥:描绘出理想中的美好景色。
- 只须伐竹开荒径:行动起来,开辟新的道路。
- 倚杖穿花听马嘶:享受自然,感受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景与心境相联,形成对照。
- 对仗:如“白沙青石”与“江边老病”形成呼应。
- 排比:最后几句的句式结构相似,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尽管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忧愁与困境。
- 行宫:权力的象征,反映出诗人对当下政治的无奈。
- 江边:自然与生活的交汇点,体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晴天:希望与未来的象征。
- 竹:象征生命力与坚韧,代表着希望与行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雨映行宫”的含义是: a) 雨水映衬着行宫的美丽
b) 雨水让行宫显得悲凉
c) 行宫在雨中显得繁华 -
“元戎肯赴野人期”中“元戎”指的是: a) 农民
b) 将领
c) 商人 -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悲观
b) 乐观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均表现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但前者更多集中于战争带来的苦难,后者则更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渴望与希望。两者都体现了杜甫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研究》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杜甫的诗歌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