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见拙诗拓戏题》

时间: 2025-01-19 10:59:37

塔上烟煤句,何人勒此中。

鸣虚聊以蚓,篆壁偶如虫。

蚀去宜苔藓,销来仗雨风。

而今真入石,泥土被丹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定州见拙诗拓戏题 袁宏道 〔明代〕 塔上烟煤句,何人勒此中。 鸣虚聊以蚓,篆壁偶如虫。 蚀去宜苔藓,销来仗雨风。 而今真入石,泥土被丹红。

白话文翻译:

在塔上看到用烟煤写的诗句,是谁刻在这里的呢? 空洞中回响的声音像是蚯蚓在鸣叫,壁上的篆刻偶然看起来像虫子。 被侵蚀后适合长满苔藓,消逝则依赖于风雨。 如今真的刻入了石头,泥土也被染成了红色。

注释:

  • 烟煤:指用烟煤或炭笔书写的文字。
  • 勒:刻写。
  • 鸣虚:空洞中回响的声音。
  • 蚓:蚯蚓。
  • 篆壁:壁上的篆刻。
  • 蚀:侵蚀。
  • 销:消逝。
  • 丹红:红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他的诗文主张“性灵说”,强调文学的个性和真实情感。此诗可能是在定州(今河北定州)游览时,见到塔上的诗句拓片,感慨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宏道在定州游览时,见到塔上的诗句拓片,对其历史痕迹和自然侵蚀的景象产生感慨,从而戏题之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塔上诗句的描述,展现了历史的痕迹和自然的侵蚀。诗中“塔上烟煤句”一句,即点明了诗句的古老和独特,而“何人勒此中”则引发了对刻写者的遐想。后文通过“鸣虚聊以蚓,篆壁偶如虫”等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句的古老和自然侵蚀的痕迹,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深沉,体现了袁宏道诗歌的性灵之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塔上烟煤句”:指塔上用烟煤或炭笔书写的古老诗句。
  • “何人勒此中”:疑问句,表达对刻写者的疑惑和遐想。
  • “鸣虚聊以蚓”:形容空洞中回响的声音像蚯蚓在鸣叫。
  • “篆壁偶如虫”:形容壁上的篆刻偶然看起来像虫子。
  • “蚀去宜苔藓”:指被侵蚀后适合长满苔藓。
  • “销来仗雨风”:指消逝依赖于风雨的侵蚀。
  • “而今真入石”:指诗句真的刻入了石头。
  • “泥土被丹红”:指泥土也被染成了红色。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鸣虚聊以蚓”和“篆壁偶如虫”,通过比喻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如“蚀去宜苔藓”和“销来仗雨风”,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行为特征。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塔上古老诗句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痕迹和自然侵蚀的感慨,体现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意象分析:

  • 烟煤句:象征古老和历史的痕迹。
  • 蚓:象征自然的声音和生命的活力。
  • 虫:象征时间的侵蚀和生命的脆弱。
  • 苔藓:象征自然的生长和历史的沉淀。
  • 雨风:象征自然的侵蚀和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塔上烟煤句”指的是什么? A. 塔上的古老诗句 B. 塔上的现代诗句 C. 塔上的绘画 答案:A

  2. “鸣虚聊以蚓”中的“蚓”指的是什么? A. 虫子 B. 蚯蚓 C. 蛇 答案:B

  3. “蚀去宜苔藓”中的“苔藓”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生长 B. 历史的沉淀 C. 生命的脆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袁宏道的《游定州塔》:同样以定州塔为题材,展现了作者的游览感受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登高》对比,两者都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但袁宏道的诗更注重对具体景象的描绘和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袁宏道诗选》:收录了袁宏道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明代诗歌研究》:对明代诗歌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袁宏道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