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居偶作》

时间: 2025-01-08 22:57:38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

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野居偶作
作者: 贯休 〔唐代〕

高淡清虚即是家,
何须须占好烟霞。
无心于道道自得,
有意向人人转赊。
风触好花文锦落,
砌横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还如此,
谁羡前程未可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清新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诗人认为,简单而清淡的生活就是最理想的家园,何必去追求那些美好的烟霞景色呢?只要心中无欲自会获得,而有心的人反而常常要付出很多。微风拂过美丽的花朵,花瓣飘落,流水潺潺,琴声悠扬。只要生活能如此,保持这种状态,谁还会羡慕未来的无限可能呢?

注释:

  • 高淡清虚:指一种清高淡泊、虚无的境界。
  • 烟霞:指美丽的自然景色。
  • :指道理、道义、修道,寓意哲理或理想。
  • 转赊:意为延缓、拖延,形容世俗的欲望让人难以满足。
  • 文锦:这里指美丽的花朵。
  • 玉琴:象征优雅的音乐。
  • 未可涯:意为未必有尽头,形容未来的不可预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830年-912年),字子贞,号心斋,晚唐时期的诗人和僧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贯休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佛教的深刻理解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常反映出对人世纷扰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隐居山林期间,表达了他对清净生活的追求和对繁华的淡漠。身处动荡的晚唐,贯休通过诗歌寄情于自然,找寻内心的宁静,反映了当时士人面对社会动乱的无奈与自我安慰。

诗歌鉴赏:

贯休的《野居偶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全诗围绕“家”的意象展开,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相融。诗人认为,真正的家并不在于华丽的外表或繁华的景象,而是在于一种高淡清虚的生活状态。

诗中的“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反映了诗人对世俗欲望的洞察。他认为,追求世俗的名利和道理只会让人疲惫,而无欲无求反而能获得内心的满足。这种对道理的无心和对内心自得的追求,显示了贯休的独特哲学观。

在描写自然景物时,诗人用“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画面。微风拂动花瓣,流水潺潺,琴声悠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这种优美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更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谁羡前程未可涯”更是点明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态度。诗人不再羡慕那些对未来充满憧憬的人,而是选择享受当下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在清淡的笔调中透射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淡清虚即是家:高雅清淡、虚无缥缈的生活就是我的家。
  2. 何须须占好烟霞:何必要去追逐那美丽的自然景色呢?
  3. 无心于道道自得:心中无欲的人自然能得到快乐。
  4. 有意向人人转赊:而有意追求的人常常感到不满足。
  5. 风触好花文锦落:微风轻拂,花瓣如锦般飘落。
  6. 砌横流水玉琴斜:石砌旁流水潺潺,琴声斜斜流淌。
  7. 但令如此还如此:只要生活能如此恬淡。
  8. 谁羡前程未可涯:谁还会羡慕那些对未来的无限想象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家”,强调内心的宁静。
  • 拟人:风触花朵,使得自然更具生动感。
  • 对仗:如“高淡清虚”和“好烟霞”形成明显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结构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生活,反对对世俗名利的执着。贯休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享受当下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淡清虚:象征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代表超脱与宁静。
  • 烟霞:代表美丽的自然景色,象征世俗的繁华。
  • 好花:象征美好与生命的短暂。
  • 横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淡清虚”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 A. 追求名利
    • B. 清高淡泊
    • C. 热闹繁华
  2. 诗人认为心中无欲的人能够获得什么?

    • A. 财富
    • B. 快乐
    • C. 权力
  3. 诗中提到“风触好花文锦落”,这句描绘了什么?

    • A. 秋天的景象
    • B. 自然的和谐
    • C. 春天的生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贯休的《野居偶作》更强调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更加注重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与气氛。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贯休的诗歌在哲理层面更为深刻,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贯休诗文集》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野居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