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战叟》
时间: 2025-01-08 23:26: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剑刓秋水鬓梳霜,回首胡天与恨长。官竟不封右校尉,斗曾生挟左贤王。寻班超传空垂泪,读李陵书更断肠。今日灞陵陵畔见,春风花雾共茫茫。
白话文翻译:
剑锋划过秋水,鬓发如霜,回首望去,胡天的景象与长久的忧恨交织。官职终究未能封为右校尉,斗争中曾为左贤王的挟持所困。寻找班超的传记,泪水空流;阅读李陵的书信,更是让人心痛。今天在灞陵的岸边相见,春风中的花雾一片茫茫。
注释:
- 剑刓:剑刃划破水面,形容剑光闪烁。
- 秋水:指秋天的水,清澈而凉。
- 鬓梳霜:形容头发如霜般白,暗示年华已逝。
- 胡天:指北方的胡人,古代指代外族。
- 右校尉、左贤王:古代官职,表示官员的身份。
- 班超、李陵:历史人物,班超是汉代的名将,李陵则是班超的朋友,因投降敌国而被人唾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意象独特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战争与离别的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历史人物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灞陵战叟》通过描绘剑光、秋水、白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诗人借古喻今,回忆历史人物班超与李陵的遭遇,表达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特别是“今日灞陵陵畔见,春风花雾共茫茫”一句,展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无奈的感慨,春风与花雾的交融象征着希望与失落的对立,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既美好又悲伤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深邃,正是贯休诗歌的魅力所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剑刓秋水鬓梳霜”: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暗示生死与岁月。
- “回首胡天与恨长”: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心中长久的遗憾。
- “官竟不封右校尉”:感叹自己未能如愿以偿,感受到官场的失落。
- “斗曾生挟左贤王”:回忆起历史的悲剧,感慨英雄无用武之地。
- “寻班超传空垂泪”:对英雄的追思,流下无奈的泪水。
- “读李陵书更断肠”:李陵的悲剧让人心痛,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 “今日灞陵陵畔见”:将自己置于历史的现场,产生共鸣。
- “春风花雾共茫茫”:春天的美却让人更加迷茫,加深了情感的复杂性。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剑刓秋水”比喻人生的短暂与脆弱。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节奏感。
- 象征:春风与花雾象征着希望与失落的交织。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与个人的交错,探讨了对英雄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表现了对过往岁月的追思与对未来的迷茫,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象征着力量与勇气,也暗示着战争的残酷。
- 秋水:寓意着清澈与冷漠,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鬓霜:象征着年华已逝,表达对青春的怀念。
- 春风花雾:象征着新生与美好,却又带有一丝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剑刓秋水”中的“秋水”指什么? A. 春天的水 B. 夏天的水 C. 秋天的水 D. 冬天的水
-
“今日灞陵陵畔见”中“灞陵”是指哪里? A. 一个城市 B. 一条河流 C. 一个地方 D. 一座山
-
诗中提到的“班超”是? A. 一个历史人物 B. 一位诗人 C. 一个将军 D. 一位皇帝
答案:
- C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别》相比,贯休的《灞陵战叟》更多了一份历史的沉重,王维的诗中则充满了对离别的温情和美好回忆。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感慨,但贯休更侧重于对英雄悲剧的反思,而王维则是对人情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相关的历史书籍,尤其是关于班超与李陵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