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燕
——张方平 〔宋代〕
社后日犹暖,雨前春尚寒。
乘时众来易,无伴独留难。
京洛柳花白,潇湘枫叶丹。
堪伤季秋雀,风急海漫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社后的温暖与雨前的寒冷,暗示着时令的变化和人们的聚散。乘着好时光的人容易相聚,而独自留下的人却难以忍受孤单。京城洛阳的柳花依旧白皙,潇湘的枫叶则已染上了红色。季节的变换让人感伤,秋天的鸟儿在急促的风中飞翔,海洋广阔而漫长。
注释:
字词注释:
- 社后:指社日(农历二月的节日)之后,象征春天的来临。
- 乘时:利用时机。
- 京洛:指的是京城与洛阳,古代重要的城市。
- 潇湘:指湖南的潇水与湘江。
- 堪伤:令人悲伤的意思。
- 雀:指鸟,特指秋天的鸟。
典故解析:
- 京洛与潇湘的提及,反映了诗人对中国古代名胜的熟悉。柳花、枫叶分别象征春天和秋天,体现了诗人的细腻观察。
- 社日的提及也反映了古代农民对时节变化的重视,社日是祭社神的日子,意味着农事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方平,生于南宋,字子言,号江湖居士。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与人情。张方平在诗词创作中,善于融入个人情感,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归燕》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动乱的年代。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季节变迁与孤独感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际关系的感慨。
诗歌鉴赏:
《归燕》是一首充满季节感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诗中开头两句通过对比社后暖与雨前寒,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秋天的寒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乘时众来易,无伴独留难,表达了诗人对聚散无常的思考,强调了人际关系的脆弱和孤独感。
接下来的两句,京洛柳花白与潇湘枫叶丹,用柳花和枫叶的色彩对比,展现了春秋的交替。柳花的白色代表着春天的生机,而枫叶的丹红则象征着秋天的萧瑟,进一步加深了时光流逝的主题。
最后两句,堪伤季秋雀,风急海漫漫,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印象。季秋的雀鸟在风中飞舞,似乎在呼应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社后日犹暖:社日之后,阳光依旧温暖,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 雨前春尚寒:在雨水来临之前,春天仍有些寒意,反映出季节的复杂性。
- 乘时众来易:趁着好时光,很多人容易聚集在一起,表现出人际关系的流动性。
- 无伴独留难:独自留下的人感到孤单,表达了孤独的情感。
- 京洛柳花白:京城洛阳的柳花依旧是白色,象征着春天的生命力。
- 潇湘枫叶丹:潇湘地区的枫叶已经变红,暗示着秋天的到来。
- 堪伤季秋雀:令人感伤的季节里,鸟儿在空中飞翔,象征着孤独与流浪。
- 风急海漫漫:急促的风吹拂,海洋广阔而漫长,传达出一种苍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春暖与秋寒的对比,突显了时间的流逝。
- 意象:柳花与枫叶的意象,分别代表生机与凋零,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季秋雀的飞翔,赋予了鸟类以情感,增强了孤独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时间的流逝与人际关系的脆弱,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春秋交替的描绘,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孤独的感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社后:象征春天的开始与生机。
- 柳花:代表春天的生命与希望。
- 枫叶:象征秋天的凋零与悲凉。
- 雀:象征孤独与流浪的鸟儿。
- 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归燕》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诗中“京洛柳花白”中的“柳花”代表什么季节?
- A. 春
- B. 夏
- C. 秋
-
“无伴独留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兴奋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夕》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对人世间的忧虑与悲伤。
- 王维的《山中杂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方平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