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遣怀
自我归故山,不知岁月徂。
念虽迫霜露,忧国犹区区。
老不能上疏,泰阶陈六符。
安得子元子,同歌于蒍于!
白话文翻译:
我回到故乡,不知岁月流逝了多少。
虽然内心惦念着秋霜和露水,但对国家的忧虑却依然萦绕心头。
年纪大了,已经不能上书朝廷,像泰阶那样呈上奏章。
如何才能与儿子一起,畅快地歌唱呢?
注释:
- 自我:我自己。
- 归故山:回到故乡的山中。
- 岁月徂:岁月流逝。
- 念:思念、惦记。
- 霜露:比喻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
- 忧国:对国家的忧虑。
- 区区:微小、细微,这里指忧虑之情。
- 老不能上疏:年纪大了,不能再上书。
- 泰阶:指历史上的泰阶,因其上书而著称。
- 陈六符:指呈上奏章的经典形式。
- 子元子:指诗人的儿子。
- 蒍于:指在秋日的美好时光中歌唱。
典故解析:
- 泰阶:出自《史记》,指的是东周时期的贤臣泰阶,他在年老时仍然努力上书,表达对国家的关心。
- 六符:古代奏章的格式,象征着士人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醉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以豪放和奔放著称,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抱负。
创作背景:
《秋日遣怀》写于陆游晚年时期,他在经历了许多国家动荡和个人磨难后,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和自身处境的忧虑。此时的他已经年迈,无法再为国效力,诗中流露出深切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秋日遣怀》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反映了陆游对时光流逝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自我归故山,不知岁月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时光的感慨。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感到自己已经无法再为国家作出贡献,这种无力感令人心痛。接下来的“念虽迫霜露,忧国犹区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即使在秋日的霜露中,也难以摆脱对国家的忧虑。
而“老不能上疏,泰阶陈六符”则将个人的困境与历史典故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安得子元子,同歌于蒍于”,则表达了对亲情的渴望与人际关系的重视,显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分享的情感。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层层递进,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使得诗人的感慨更加深刻,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我归故山,不知岁月徂:诗人回到了故乡,却不知岁月已悄然流逝。
- 念虽迫霜露,忧国犹区区:虽然心中挂念着秋霜和露水的变化,但对国家的忧虑依然存在。
- 老不能上疏,泰阶陈六符:年纪大了,无法再像泰阶那样为国上书,表达对国家的忠诚。
- 安得子元子,同歌于蒍于:希望能与儿子一起在秋日的美好时光中欢唱,共享这一刻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岁月的流逝比作秋霜和露水的变化。
- 对仗:如“老不能上疏,泰阶陈六符”,形成了整齐的句式。
- 排比:通过排比的句式强化了对国家和亲情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集中在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亲情的渴望。这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人内心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山:象征着归属感与怀旧情绪。
- 霜露: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与岁月的流逝。
- 忧国: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 子元子:代表亲情和家庭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秋日遣怀》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陆游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泰阶”是指什么?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诗体
D. 一种植物 -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哪些情感的思考?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国家和亲情的思考
C. 对金钱的思考
D. 对友情的思考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秋日遣怀》与杜甫的《秋兴八首》均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但陆游更强调个人的孤独感,而杜甫则更注重历史背景的沉重感。两者都使用了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情感,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