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时间: 2025-01-05 09:51:46

擢翠向人孤,潭潭省署虚。

雨馀秋更晚,风月共萧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 石延年 〔宋代〕

擢翠向人孤,潭潭省署虚。 雨馀秋更晚,风月共萧疏。

白话文翻译:

翠绿的竹子孤傲地向人展示其风采,深邃的官署显得空旷而宁静。 雨后的秋日更加深沉,风与月一同带来了萧瑟和疏离。

注释:

  • 擢翠:指竹子翠绿的色泽。擢,突出。
  • 向人孤:孤傲地面向人。
  • 潭潭:深邃的样子。
  • 省署:官署,指官员办公的地方。
  • 虚:空旷,宁静。
  • 雨馀:雨后。
  • 萧疏:萧瑟疏离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延年,字曼卿,宋代诗人,以诗文著称,其诗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此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淡漠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在官署任职期间,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题,通过对其翠绿孤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诗中“擢翠向人孤”一句,既描绘了竹子的形态,又隐喻了作者孤傲的性格。而“潭潭省署虚”则进一步以官署的空旷宁静,来象征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世俗的远离。后两句“雨馀秋更晚,风月共萧疏”则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加深了诗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擢翠向人孤”:描绘竹子翠绿的色泽和孤傲的姿态,隐喻作者的性格。
  • “潭潭省署虚”:以官署的深邃和空旷,象征作者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
  • “雨馀秋更晚”:通过雨后的秋日,加深了诗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风月共萧疏”:以风和月的萧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擢翠”比喻竹子的翠绿色泽。
  • 拟人:“向人孤”赋予竹子孤傲的性格。
  • 对仗:“雨馀秋更晚,风月共萧疏”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竹子:象征孤傲和坚韧。
  • 官署:象征官场生活和世俗。
  • 雨后的秋日:象征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 风月:象征自然之美和人生的萧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擢翠向人孤”描绘的是什么? A. 竹子 B. 官署 C. 秋日 D. 风月
  2. “潭潭省署虚”中的“虚”指的是什么? A. 空旷 B. 繁忙 C. 热闹 D. 安静
  3. 诗中“风月共萧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萧瑟 D. 热闹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以竹子为主题,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石延年的《竹》与王维的《竹里馆》:两者都以竹子为主题,但石延年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石延年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